发布时间:2017-07-01 14:44:34 作者:艾力发 来源:白城职业技术学院 浏览次数:
(白城职业技术学院 吉林白城 137000)
摘要: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课教学一直存在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差的问题。笔者在教学中注重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写作课堂形成双向互动,学生主动学习,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关键词:高职院校;应用文;教学方法
Abstract: In the teaching of practical writing a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re have been the problems that the students’ learning enthusiasm is not high and the teaching effect is poor. The author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 use of a variety of teaching methods in teaching, which makes the writing classroom form a two-way interaction, the students actively learn and truly become the masters of the classroom.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ractical writing; teaching methods
只关注课程内容以及应用文写作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学习兴趣、思维方式及写作能力培养的传统教学方法,严重制约着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实际写作能力的培养,致使教学的效率低下、教学效果差。所以,应用文写作课的教学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一、精讲法:释难点、突重点
许多高职院校所用的《应用文写作》教材,内容缺少现代生活气息,范文陈旧,不适合学生的学习。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须选用精讲法。将一般性的文体理论知识交给学生自学,而对一些专业术语,如在讲授《投标书》《招标书》一课时,对“法人” “标的”等学生难以理解的名词,虽然不是教学重点,也要用精当准确的语言加以阐述。这样,学生才能准确地掌握教材中的难点内容。
在实际教学中,为了便于教学管理和节省教学时间,几乎所有高职院校的应用文写作课都是合班授课,有时是多个专业的学生一起学习。学时少,任务重,如果按部就班地讲解,既不能突出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重点,又会使教学变成毫无学习效果的一种形式。故而,在课程学习之前,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在了解不同专业学生希望学到哪些应用写作知识的基础上,与学生一起制定教学计划,从而确定该教学班的教学重点;这既突出了高职院校应用文教学“应需”的特点,又能使学生主动学习,教学效果自然就会很好。
二、比较法:贯穿教学的始终
应用文文种繁多,容易混淆。教学中采用对比教学,将容易混淆的文种区分开来,准确把握写作的格式和要求,并且激发求知的欲望。如在讲授公文的语体特点时,可以比较其与科技语体、文学语体的异同。又如请示与报告都是上行文,在使用中经常选错文体,即把“请示”写成“报告”,把“报告”写成“请示”,或者将两种文体放在一起使用,将文章标题拟写为“关于××问题的请示报告”,这是完全错误的做法,将二者进行对比讲授,就会发现“请示” 与“报告”的不同点有四:1.行文时间不同;2.行文目的不同;3.文章内容不同;4.正文构成不同。通过比较,学生对这两种极易混淆的文体有了准确地把握, 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启发式:积极主动地学习
高职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探索陌生的事物,启发式教学能使学生“感同身受”,变消极被动地学习为积极主动地学习。例如,在教学“求职信”一课时,笔者启发学生运用换位思考以下问题:你是则样获得这个岗位招聘信息的?你有怎样的求职目标?你的雇主最需要什么,是否和你的求职目标相一致?你应聘的优势有哪些?一系列的启发思考,学生明确了写作求职信的关键:开头一般要写求职信息的来源及所谋求的职位对自己人生发展的重要性(求职的原因和目的);未来雇主最需要的是自己与职位相适应的知识、技能和经历,这就要实事求是地写明自己胜任所选职位的的优势和特长。如此,启发式教学虽然建立在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的基础上,但更加突出师生的双向互动和情感交流,这就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初步认知,结合教学实际来进行。
四、归纳法:综合表述的训练
应用文写作课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数里,既了解应用文写作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能准确掌握具体文种写作格式和要求,笔者结合教学实际,采取归纳表述的教学方式。比如,在教学公文种类这一章时,把要讲授的各文种的特点、使用范围、种类、行文格式和行文参考要点等整理归纳为《行政机关公文文种使用方法图解一览表》,一同讲授,省时更省力,教学效果也好。
据此,在学习公文标题的构成时,笔者引导学生拟制出将要学习的公文标题,进而指出:发文机关、发文事由和文种是构成公文的标题的三要素;在学习正文时,引导学生将不同文种正文的开头、主体、结语进行归纳;从而使学生清晰地认识了不同文种正文的构成;同时也训练了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对于不同文种和同一文种不同类别的公文也可进行综合表述的训练,从格式的每个部分到内容的各个层次都归纳出共同点和不同点。经常使用这种进行归纳表述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五、典型范文:模仿中的创造
高职学生大多由高中而来,他们写作记叙文、议论文,乃至散文、随笔,比较容易,一但写起应用文,就“有话不会说”或“无话可说”。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很少接触应用文,二是对事务语体运用不熟。基于这种情况,要掌握应用文写作规律,典型范文模仿应该是一个可行的方法。
某种程度上说,模仿也是一种创造,也要遵循应用文写作规律。每种应用文体都有规范的写作格式和相应的写作要求,“典型范文”教学法就是模仿中的创造。以典型范文为例,分析出该文种的写作要素,然后进行仿写。帮助学生解决了“无米下锅”的难题,学生就能很快能进入角色,写出自己想要的东西。
六、情境教学:最生动地感知
在应用写作教学中,学生因为缺少生活阅历和具体的运用应用文来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事务性问题的实践过程,常常处于“闭门造车”的状态,情境教学法就是把学习者置于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笔者在教学“会议记录”和“会议纪要”的写作时,就设计了这样一种情境:让所教班级的班委会成员坐在教室中间(利用课桌摆成小型的圆桌会议),就班级的近期重点工作(奖学金的评定发放,三好学生、优秀班级干部、文明学生的评选等)召开班委会议,而其他30多名同学围坐在小型的圆桌周围,仿真模拟班委会开会的情境。真情实境变教学的抽象枯燥为具体形象,增强了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极大地延伸和扩展了教学内涵;启发学生对现实问题进行深度思考,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内容与相应的情境紧密结合,使学生整体感知和把握所学知识。
七、“讲—读—练—评”教学法
这是一种传统的语文教学法。评议学生习作时广为使用,在典型范文或病文的分析教学也可使用中。集体做法是:教师先精讲写作要求,布置读范文、练习写作,然后从学生作业中选出有代表性的病文和优秀习作,打印分发给学生,评议过程中侧重将病文和优秀习作比较,认真记录评改意见,在此基础上,修改被评议的文章。评议中学生畅所欲言,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既巩固了所学文体的写作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使学生在病文和优秀习作的比较中学到应用文写作的技巧。
八、病文修改:在改错中提高
选择有代表性的病文,找出不规范的地方,按文种的写作格式和要求进行修改。通过病文修改,巩固了所学的文体知识,既“知其然”,又“知所以然”。同时,学生成了“把关者”,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李景隆.作文法概要[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3.
[2]姜英侠.也谈公文结构模式[J].应用文写作,2012,(6).
[3]俞进明.关于公文写作的思考[J].应用文写作,2012,(12).
艾力发(1966—),男,吉林通榆人,现供职于白城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儿童文学和语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