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10个好习惯 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发布时间:2017-07-01 14:45:38 作者:艾力发 林忠诚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1白城职业技术学院  吉林·白城   137000)

(2吉林省通榆县实验中学  吉林·通榆  137200)

摘  要  语言能力的形成是“习得”的结果,这已经成为众多专家学者的共识。学习好语文,就要从养成用“心”观察、广读博览、勤查工具书、经常诵读、善于发问、随手批注、勤于练笔、勤于说话、规范书写、精心修改文章等这些良好的习惯入手。

关键词  语文能力  培养方法  良好习惯

 

       在笔者所供职的校园里,经常听到一些同学慨叹:虽然已经学了十几年的语文,还是感到无从下手。其实,任何语言能力的形成,都是“习得”的结果。因此,学好语文就要在“习”字上做文章,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

    1.养成用“心”观察的好习惯

       语文就是生活。要学好语文,就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要随时随地用心来观察生活。用眼睛看,是肤浅的观察;用“心灵”去看,才是深层次的观察。有的同学说,校园里“三点一线”的生活,枯燥乏味,有什么值得观察的呢?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养成用“心灵”看取生活的好习惯。当我们常怀一颗感恩的心来体察生活,就会发现,我们的周围,总有令我们感动的人,总有让我们难以忘怀的事,总有让我们驻足流连的美丽风景。

    2.养成广读博览的好习惯

       古今中外,没有一个语文素质好的人,所读的书仅限于语文课本的。多读书,读好书,有助于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加深我们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更有助于丰富我们的语汇,进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另外,人类进入21世纪,各学科间知识互相渗透的现象越来越突出。故而,要学好语文,必须养成广泛阅读、博览群书的好习惯,手不释卷最好。

    3.养成勤查工具书的好习惯

       阅读、写作中,遇到不会读、不会写或不理解的字、词、语句等,要马上查字典、辞书。千万不能得过且过,蒙混过关,自欺欺人。小学生,书桌内要备《新华字典》,初、高中学生要备有《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或《现代汉语词典》乃至《成语大词典》,而读文科的大学生,书案之上可备《辞海》《辞源》等工具书。勤查工具书,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排除阅读、写作中的障碍,更能使我们扩大识字量,积累丰富的词汇。

    4.养成经常诵读的好习惯

       一些语文教育专家不无痛心地指出,现在的大中专校园,已很难听见琅琅书声了。学语文,首先就要学会用普通话诵读经典诗文,做到吐字清晰、准确,自然流畅,抑扬顿挫,富于表情。古人读书,提倡“口诵心惟”,“诵”不只是“口”的简单发音活动,更伴有思维和情感的活动。因为在诵读时,诵读者的眼、口、耳、脑同时参与活动,

       能更深刻地体会作品的爱憎感情,更准确地把握作品的谋篇布局,更真切地领悟汉语言的节律和美感,更有效地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5.养成善于发问的好习惯

      “学问”,就是边学边问;光“学”不“问”,则不能有大进步。“学贵有疑”,有疑—无疑—再有疑,不断循环往复,学业必会日益精进。勤于发问,对学好语文尤为重要。如,阅读一篇文质兼美的美文,可作如是问:文章立意有何独到深刻之处?什么材料选取最新颖有力?布局谋篇有何巧妙之处?文章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用?文中的哲言警语有什么启示?勤问、善问,在阅读中训练我们的思考力,

语文能力才会大幅度的提高。

    6.养成随手批注的好习惯

       读书时,在书页的空白处随手批注,对学好语文大有裨益:能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清晰地把握文章脉络,更好地品味文学语言的精妙;同时更能训练批注者本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组织运用语言的能力。批注文章时,要先准备好红、黑、蓝三色笔。红笔勾画文章要点,黑笔勾画重要语段和优美词句,蓝笔在空白处写批注。主次分明,便于查阅。

    7.养成勤于练笔的好习惯

       对学生而言,练笔的方式有很多。①写观察日记,及时记录观察所得,以便日后查阅、备用。②写读书笔记,提要式、摘录式、心得式,多种形式交替使用。③写一课一得,既有利于巩固所学知识,又能训练自己的写作能力。④写评析文章,阅读名篇佳作,可在批注、心得的基础上,整理成评析文章,提高文学鉴赏力。⑤写日记或周记。⑥自拟题目练笔。⑦请他人拟题来练笔。⑧尝试投稿。

    8.养成勤于说话的好习惯

       对于一个现代职业人来说,语言交际能力愈来愈重要,是一个现代人走向成功的必备素质。因此,说一口标准流利、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语言简洁生动的普通话是对每一个现代职业人最基本的要求。可遗憾的是,现在的在校学生,课堂上不愿发言,课下更是“沉默是金”。要学好语文,就要敢说话、多说话,积极参加校园内的“讲成长故事”“演讲辩论赛”等,提高自己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9.养成规范书写的好习惯

       规范书写,包括:(1)文字书写准确、规范、美观、大方。做作业、摘抄笔记、誊写文章皆应如此。(2)文面整洁。东涂西抹的文面,令人不堪入目。(3)行款格式规范。写文章时,正标题、副标题、引文、序码、空行、对话、署名等等,都应符合国家统一规定,不能随意而为。

    10.养成精心修改文章的好习惯

       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三分文章,七分改。”可见,修改,是写好文章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更是提高文章水准的重要手段。文章家老舍也强调,文章草稿打好后,要“狠狠地改,不厌其烦地改”。精心修改自己的文章,不能只停留在增删个别词句上面,而要从主题思想、选材详略、段落层次、过度照应、修辞方法、标点符号、字词语句等方方面面,全方位地、细心地推敲和修改。坚持经常性的修改文章,写作能力将会有一个飞跃式地提高。

       综上,从养成以上10个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入手,持之以恒,勤学苦练,语文能力将会得到全面的提高,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李景隆.作文法概要[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3.

[2]管晓丽,刘兰玲.师范生语文基本技能教程[M].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2000.

[3]林文和.文学鉴赏导读[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艾力发,笔名艾蒿(1966.3— ),男,吉林通榆人,大学本科,高级讲师,研究方向:儿童文学与语文教育。

       林忠诚(1965.11—),男,吉林乾安人,大学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