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7-01 15:57:30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一、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二、大学生应该塑造怎样的崭新形象?
三、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及重要意义的理解?
四、当代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为什么要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五、结合实际谈谈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六、思想道德和法律的关系是什么?
七、谈谈你对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内涵的理解。
参考答案:
一、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1.认识大学生活特点,了解大学生活的变化。大学生活的新特点:宽松与自主并存的学习环境;统一与独立并存的生活环境;丰富与平等并存的人际环境;多彩与严谨并存的课余环境。
2.提高独立生活能力。确立独立生活意识 虚心求教、细心体察 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不断提高生活上的自理能力,包括一些基本的生活能力;学会用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人,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客观地对待别人的优势。
3..树立新的学习理念。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4.培养优良学风。高度要求自己,努力做到“勤奋、严谨、求是、创新”。
二、大学生应该塑造怎样的崭新形象?
理想远大,热爱祖国。
追求真理,善于创新。
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视野开阔,胸怀宽广。
知行统一,脚踏实地。
三、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极重要意义的理解?
(一)科学内涵: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得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更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民族人名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二)意义:它为当代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发展动力,明确了基本途径。当代大学生只有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健康的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四、当代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为什么要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意识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中应运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完成新任务的迫切需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它为当代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发展动力,明确了基本途径。
五、结合实际谈谈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一)意义:
1.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地成才之路;
2.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
3.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大学生摆正“德”与“才 ”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二)方法:
1.注重学习科学理论;
2.注重学习和掌握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的基本知识;
3.注重联系实际;
4.注重学以致用。
六、思想道德和法律的关系是什么?
(一)道德与法律是相互联系的。它们都属于上层建筑,都是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的。它们是两种重要的社会调控手段,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任何社会在建立与维持秩序时,都不能不同时借助于这两种手段,只不过有所偏重罢了。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益、相互推动的。其关系具体表现在:
1.法律是传播道德的有效手段。道德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社会有序化要求的道德,即一社会要维系下去所必不可少的“最低限度的道德”,如不得暴力伤害他人、不得用欺诈手段谋取权益、不得危害公共安全等;第二类包括那些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增进人与人之间紧密关系的原则,如博爱、无私等。
2.道德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和推动力量,是法律的有益补充。第一,法律应包含最低限度的道德。没有道德基础的法律,是一种“恶法”,是无法获得人们的尊重和自觉遵守的。第二,道德对法的实施有保障作用。“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执法者的职业道德的提高,守法者的法律意识、道德观念的加强,都对法的实施起着积极的作用。第三,道德对法有补充作用。有些不宜由法律调整的,或本应由法律调整但因立法的滞后而尚“无法可依”的,道德调整就起了补充作用。
3.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况下会相互转化。一些道德,随社会的发展,逐渐凸现出来,被认为对社会是非常重要的并有被经常违反的危险,立法者就有可能将之纳入法律的范畴。反之,某些过去曾被视为不道德的因而需用法律加以禁止的行为,则有可能退出法律领域而转为道德调整。
(二)法律与道德是相互区别的,不能相互替代、混为一谈,也不可偏废,所以单一的法治模式或单一的德治模式不免有缺陷;同时,法律与道德又是相互联系的,在功能上是互补的,都是社会调控的重要手段,这就使得德法并治模式有了可能。
综上所述,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是辨证统一的关系,他们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不可分割。
七、谈谈你对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内涵的理解。
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人的基本素质,体现着人们协调各种关系、处理各种问题时所表现出的是非善恶判断能力和行为选择能力,是政治素养、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的综合体,决定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动目的和方向。
(一)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
1.思想政治素质是人们为实现本阶级利益而进行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特定品质,在人的各种素质中是最重要的素质。
2.道德素质是人们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水平的综合反映,包含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情操,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和道德风貌。始终如一地坚持道德学习和道德修养,认真践履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是提高个人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
(二)法律素质是指人们学法遵法守法用法的素养和能力。掌握必备的法律知识,拥有必要的用法、护法能力,构成了法律素质的基本素质。法律素质是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理念基础和前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