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遵守行为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

发布时间:2017-07-01 15:41:17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一、单项选择题

1.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和应当遵守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       )。

  A、社会公德     B、职业道德    C、家庭道德    D、生活道德

2.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爱护公共财物,如对公园里的花木草地、街道两旁的电话邮筒、影剧院里的座位音响、马路上的井盖路标等加以保护,不损坏、不滥用、不浪费、不私占。这是属于(       )

 A. 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B. 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

C. 家庭道德的基本要求      D. 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

3.一行人在过路口时迎面遇到红灯,看到近处没有车辆便径直通过。他这样做是(      )

           A.节省时间之举       B.聪明灵活之举

           C.可供学习之举       D.不遵守交通规则,违反社会公德之举

           4.告诉人们可以做什么或有权做什么,这是法律对公共生活的(     )

           A、指引作用      B、预测作用    C、评价作用      D、教育作用

           5.下列网络行为不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是(      )

           A、通过网络浏览新闻     B、沉迷网络色情游戏

           C、下载网络游戏         D、收发电子邮件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公德的内容有(       )
A.遵纪守法    B.保护环境   C.文明礼貌   D.爱护公物    E.助人为乐

  2.社会公德的特点有(       )
  A.基础性     B.继承性      C.广泛性     D.简明性     E.强制性

         3.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主要因为(      )

         A. 社会公德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工程
         B.遵守社会公德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基本要求
         C.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必要条件
         D.遵守社会公德是提高民族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步骤
         E.遵守社会公德是法律要求

          4.下列行为符合社会公德要求的有(       )
        A.不随地吐痰

  B.不随地乱扔果皮纸屑
  C.捡到财物,占为已有

  D.爱护公园或路边的花草树木
  E.在公共汽车上为老幼病残孕让座

         5.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

         A、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B、活动内容的主题性

         C、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D、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E、网络环境的虚拟性

 

三、简答题

           1.公共生活有序化对经济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2.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3.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有那些?

           4.《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5.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基本手段是什么?

 

四、论述题

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应当如何增强自身的网络公德意识?

 

五、案例分析题

2002年国庆节长假过后,天安门广场留下了十几万口香糖的痕迹,平均每块方砖粘有十几块口香糖,对此,环卫部们先后设计了三套清洗方案,皆因怕损坏方砖而放弃,最后仍然采用人工铲除的方法,上百环卫工人用了整整一个星期才将口香糖痕迹清除。吃口香糖本来是为了口腔文明,可是,天安门广场却因此没有了“文明”。

           1.你对此如何看待?

 

           2.结合上述材料论述社会公共生活中个人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意义和作用?

 

第七章  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D   4、A    5、B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E  2、ABCD  3、ABC  4、ABDE   5、ACD

三、简答题

1.(1)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2)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3)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4)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2.基本特征:继承性、基础性、广泛性、简明性。

             主要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3.指导作用、预测作用、评价作用、强制作用、教育作用。

4.治安管理处罚法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实施治安管理处罚,应当公开、公正,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办理治安管理案件应当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

             5.道德和法律是建立和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

四、论述题(略)

五、案例分析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