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

发布时间:2017-07-01 13:55:41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教学目的:1.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学生正确理解爱国主义内涵;2.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3.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1.爱国主义的内涵;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爱国主义与爱社会和拥护祖国的统一2.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是统一的;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爱国主义精神的发扬。

教学时数:3学时

教学方法及手段:理论讲授;案例教学法;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案例一 请欣赏一篇美文: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和我国民族的历史一样悠久。一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也就是一部爱国主义的奋斗的历史。   

      千百年来,勤劳、智慧、勇敢的中国人以自强不息的拼搏、抗争,以对自己的祖国深厚的爱,创造了灿烂的华夏文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怎样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这就是我们本章要学习的内容。

             第一节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我国宪法明文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这些法律规定,表明热爱祖国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履行的政治责任和法律义务。

案例二  原子弹与眼泪

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1.爱国主义的含义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

2.如何理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第一,爱国主义阐述了人们对祖国深厚感情的内涵——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第二,爱国主义阐明了人们对祖国深厚感情产生的基础——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

      第三,爱国主义调节的对象——个人与祖国之间的关系。

      第四,爱国主义的实质——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二)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

.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祖国的河山,是我们赖以生存和生活的基本条件,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生息、繁衍、发展的基础,祖国的这片大好河山与我们民族和个人息息相关,是相互依存的。祖国的大好河山,不只是自然风光,而且是主权、财富、民族发展和进步的基本载体。

案例三  危害祖国的两则事件

      龚自珍曾说:“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就是说,如果一个国家的公民都有羞耻心的话,那就永远不会有国耻了。 首先人人都要有社会主义荣辱观,杜绝发生这种不以为耻的事。有了这个基础,我们才有资格去谈爱国。热爱祖国,既是一种情感,也是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2.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爱自己的同胞就是爱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他们的意志决定着祖国的命运和前途。对人民感情的深浅程度,是检验一个人对祖国忠诚程度的试金石。

      我们祖国之所以可爱,不仅仅因为她拥有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山河壮丽的国土,更重要的是因为她拥有世世代代生存在这片国土上勤劳、勇敢、善良、智慧的亿万人民。所以邓小平在1981年英国出版的《邓小平文集》序言中情真意切地写道:"我荣幸地以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公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案例:感动中国风云人物

3.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文化传统作为一个民族群体意识的载体,常常被称为国家和民族的“胎记”,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的“精神基因”,是培养民族心理、民族个性、民族精神的“摇篮”,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础。

      我们伟大祖国是世界上最光彩的文明古国。在创造祖国文化的历程中,各族人民都做出了贡献。56个民族绚烂多彩的文化总和,构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的全部内容。

      历史证明,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智慧的具有伟大创造力的民族。他们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4.爱自己的国家

      国家具有实施阶级政治统治的职能、管理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职能和维护国家主权的职能,是人类共同体的最高政治形式。国家和谐稳定、民族团结、经济繁荣、文化发达,那么,生活在这个国家的人民就会安居乐业、生活幸福。

      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

——邓小平

      有位大学生的演讲中有这样一句话:今天我们努力的学英语,是为了将来全世界都努力的学汉语。我们要认识的这位获奖者,他也许没有听到这个语言,但是他用他的行动来诠释了这个演讲词的内涵,1988年他作为改革开放之后第一个在美国读完硕士、读完博士之后归国的留学生,十年后就在他所研究的领域里走在了世界的前沿,而今走得更远。

    二、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源远流长。自古以来,爱国的思想和行为受到人们的褒奖和敬仰。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内涵极为丰富,我们要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发扬光大。

(一)热爱祖国,矢志不渝

   (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三)维护统一、反对分裂

(四)同仇敌忾、抗御外侮

三、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建立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集中整个民族的智慧来谋求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正如胡锦涛指出:“包括大陆同胞、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都应该为自己是中华民族的成员而感到无比自豪,都应该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都应该以自己的努力为中华民族发展史续写新的光辉篇章。”

案例四 “两弹一星”事业的丰功伟绩

【点评】两弹元勋在五、六十年代条件极为艰苦的情况下隐姓埋名,在戈壁滩上,在深山中,在荒野中几十年如一日,从事默默无闻的工作。由于事关国家机密,科学家们即使对自己的亲属也守口如瓶。当一个人的精神真正为爱国主义精神所武装,就会具有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这就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力量。

(二)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爱国主义精神对于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什么时候团结统一,国家就强盛安宁,什么时候分裂内乱,国家就积贫积弱。历史的真实景象,已牢牢地铭刻在中华儿女的历史记忆之中。因此,团结统一始终代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代表了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

      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家的核心利益。在反对分裂国家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中国人民绝不会有丝毫犹豫和退让。骨肉离别和纷争,是让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只有骨肉团聚,祖国统一,才是中华各族人民的共同期盼。

案例五  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的诗——望大陆

【点评】骨肉离别和纷争,是让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只有骨肉团聚,祖国统一,才是中华各族人民的共同期盼。

(三)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爱国是无条件的。用智慧和勤劳,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这是当代爱国情操最重要的表现。

      “人心齐,泰山移”。新的世纪,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中华民族立于不败之地的一个重要保障,就是要高扬爱国主义旗帜,最大限度地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和港澳台以及广大海外侨胞,激发起爱我中华、建我中华、强我中华的爱国热情。

(四)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伟大的人生目标往往产生于对祖国深沉的爱。一个人对祖国爱得越深,历史责任感就越强烈,人生目标就越明确,人生信念就越坚定。古往今来,彪炳中华民族史册的,无一不是忠诚的爱国者。他们之所以能做出一番事业,使自己的人生有价值、有意义,根本原因在于对自己的祖国和人民有一颗滚烫的赤子之心。爱国主义体现了每一个中华儿女对祖国的责任,这种责任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每个人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人,应该成为什么人,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社会,依赖于生于斯、长于斯的祖国。祖国给个人的成长发展创造条件,对个人的奋斗成果作出评价,为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征程指明方向。

案例六  空军试飞英雄梁万俊

 

第二节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已经结成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这个统一战线将继续巩固和发展。” 新时期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既承接着历史上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又吸纳着鲜活的时代精神,内涵更加丰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的事业。      

一、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概念

      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存在的一种状态,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它主要指生产、贸易、投资、市场等一系列经济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加速运动、各种经济实体在世界范围内加速融合、经济规则在世界范围内加速普遍化的经济国际化发展趋势。

(一)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要弘扬爱国主义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经济活动、经济组织、经济规则国际化加速,资本跨国界流动,信息跨国界共享。各国公民在世界范围内流动,一个国家的公民可能工作和生活在另一个国家,并对另一个国家产生感情。

      在这种情况下,西方某些大国宣称,民族国家时代已经过时,爱国主义已经过时了。那么,爱国主义是否已经过时了?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有必要弘扬爱国主义吗?答案是肯定的,主要依据是:

1.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本民族整体利益的最具权威的代表者。

2.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外敌对势力妄图西化和分化我国的战略并未改变。

      当今时代,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有利条件。但是,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世界还很不安宁。在这样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必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

那么,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怎样弘扬爱国主义呢?可以从以下三点理解:

      第一,本着互利共赢的目标参与全球化竞争。经济全球化是不可回避的必然趋势,我们必须勇于和善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竞争;同时又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当然爱国主义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也不是大国沙文主义。它既维护本民族的利益,又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第二,加速提高综合国力,增强硬实力和软实力,提高竞争力、抗拒力。

      第三,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和风险,维护国家安全,增强应对能力。

    案例七:【参考资料】   经济全球化与国家经济安全

(二)经济全球化与大学生的爱国主义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在如何把握经济全球化趋势与爱国主义的相互关系的问题上,需要着重树立这样一些观念。

       1.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无论你是生活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无论你的政治立场和宗教信仰如何,也无论你在何种所有制企业中工作,作为中华儿女,都可以以自己的方式来报效祖国。应当说,经济全球化趋势为个人报效祖国消除了许多障碍或阻隔,开辟了更多的渠道和更大的空间。

2.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科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理应为全人类服务。无论是自然科学家还是社会科学家与祖国都有着难以割舍的关系和情感。科学的无国界性,无损于科学家与自己的祖国命运攸关的亲缘联系;科学的无国界性,不等于科学运用的无国界性。钱学森是功勋卓越的科学家,又是心系祖国母亲的赤子。新中国成立后,他抛弃国外优越的生活与工作条件,历尽千难万险,回归祖国的怀抱,投身到祖国的建设中。钱学森被评为“两弹一星”的功臣,受到国家的表彰。在荣誉面前,他是这样说的:“说是表彰我对中国火箭导弹技术、航天技术和系统工程论方面所做的一切工作。我想这里面‘中国’两个字是最重要的。”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集中体现为科技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都对国家的繁荣富强担负着重大的责任。

3.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西方一些人极力鼓吹政治一体化和文化一体化。这是别有用心的。各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应由本国人民自主选择。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不能以一个或几个国家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为蓝图来描绘世界的色彩。用一种文化价值观念和政治制度,来衡量多样性的世界,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不利于人类文明的发展。一个国家要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所提供的发展机遇,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就必须坚决维护自己的主权和尊严,按照自己的国情来选择自己的政治制度和发展模式,同时还要充分保护和发展自己的民族文化。

【思考】  为什么经济全球化不等于政治、文化一体化?

二、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

(一)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

      既然爱国,我们爱的就不是自己国家未来可能是什么样的虚幻情形,而应该是自己的祖国和人民所选择的现实状况。新时期的爱国主义就是要热爱社会主义的中国。这既是爱国主义的现实性要求,也是我国公民必须坚持的爱国立场和态度。

      事实上,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社会主义制度是祖国独立、富强、民主的可靠保障。我们可以从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大地的确立过程来论证这个道理。爱国主义与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的统一是历史的选择、现实的必然、未来的昭示。

首先,是历史的选择。近百年来,无数志士仁人为了救国救民尝试过多种制度和主义,结果都无法挽救中华民族的悲惨命运,都失败了。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所选择和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才使中华民族真正结束了悲惨的百年历史,走上了独立、民主、富强的康庄大道。因此,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其次,是现实的必然。近百年来,中国人所梦寐以求的“独立、秩序、富国、强兵”的理想,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奋斗,通过社会主义制度变成了现实。一位著名评论家曾高度评价毛泽东和邓小平,他说今天中国实现了富国强兵的梦想,毛泽东领导中国实现了“强兵”,邓小平领导中国实现了“富国”。可见,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是现实的必然,是势在必行。

再次,是未来的昭示。改革开放30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这一发展趋势不可逆转。21世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成为现实。美国兰德公司曾预测,假如中国保持了它的秩序,并且没有与美国打一场长时间的大规模战争,到2040年在经济上,中国将成为相当于10个日本经济规模的经济大国。故而,爱国主义与热爱社会主义的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性的未来昭示。

      社会主义的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经过80余年浴血奋战和艰苦奋斗建立起来的。历史、现实和未来都昭示了这样一条真理,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爱中国共产党具有深刻的内在一致性。

(二)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

      如果说,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主要是对生活在祖国大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基本要求。那么,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不仅是对生活在中国大陆的中国公民的要求,而且是对全体中华儿女包括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侨胞的基本要求。对此,邓小平曾经指出:“港澳、台湾、海外的爱国同胞,不能要求他们都拥护社会主义,但是至少也不能反对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否则怎么叫爱祖国呢?”所以说,在这个问题上,爱国与否是辨别个人的最基本的政治原则。

【欣赏】 余光中的诗——《乡愁》

      余光中老人说:“我以身为中国人自豪,更以能使用中文为幸;烧我成灰,我的汉魂唐魄仍然萦绕着那片厚土;那无穷无尽的故国,四海漂泊的龙族叫她做大陆,壮士登高叫她做九州,英雄落难叫她做江湖。这许多年来,我所以在诗中狂呼着,低呓着中国,无非是一念耿耿为自己喊魂。”

【思考】  为什么经济全球化不等于政治、文化一体化?

三、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

      所谓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

      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下生存和发展的独特方式,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精神风貌,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民族精神内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命机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共同价值基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高政治原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动力源泉。爱国不是只体现在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中,不是只体现在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中,也不是只体现在革命战争年代烈士们“抛头颅、洒热血”的感人事迹中,更重要的是,爱国主义的精神始终贯穿在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当中,与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我国民族精神的其他内容才有赖以依附的坚固基石,从而不至流于空泛。

2.团结统一。是爱国主义的直接体现,也是当代中国人、中华各民族儿女的共同心愿。由于历史的原因,今天的中国仍然有着完成国家统一大业的重任。

3.爱好和平。这不仅表现在中华民族各兄弟民族之间以和为贵、携手共进等方面,而且表现在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友好交往、休戚与共上。

4.勤劳勇敢。鲜明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和道德精神。《左传》曰:“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创造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的重要精神动力。

5.自强不息。具体体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坚贞刚毅品质,体现为“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不屈不挠的精神,体现为“因时而变”、“因时而制”、“与时偕行”、“与日俱新”等与时俱进的精神。

(二)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既要弘扬中国古代的民族精神,更要大力弘扬和培育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新的水平。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发扬光大,是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在现当代历史中震撼人心的新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了富于时代精神的新内涵,值得每一个中华儿女倍加珍惜。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反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反映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实需要,反映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要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阶段的火热生活为源泉,批判地继承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和道德,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和道德,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不断丰富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使民族精神得到大力弘扬和培育。

      继承传统,在民族文化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牢记国耻,在经验教训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了解国情,在认知情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抓住时机,在关键时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创设氛围,在真情互动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四、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

什么是时代精神?

      我们所强调的时代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

思考1:为什么弘扬爱国主义必须弘扬时代精神?

(1)爱国主义是时代精神的历史基础,时代精神是爱国主义的当代发展。爱国主义为时代精神提供了基础和源泉,而时代精神则通过解决时代性课题推动历史前进,并发展爱国主义传统。解决时代课题要靠时代精神。

(2)爱国主义是时代精神的本质,时代精神是爱国主义的具体化。爱国主义具体表现为不同历史条件下的时代精神。今天,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以改革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爱国主义只有通过弘扬时代精神才能实现。

思考2: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

      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紧密相连,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和依托,两者的有机统一,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爱国主义传统要把弘扬时代精神与弘扬民族精神有机统一起来,既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一)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

      时代精神的内涵十分丰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和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得、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时代精神的核心就是改革创新。

      所谓改革创新不是简单地改变现状,而是解放思想、破旧立新、兴利除弊、与时俱进地不间断地改造客观世界和超越主观世界的过程。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能够发挥引领中华民族不断超越、走向未来的巨大作用。

1.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要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就必须通过改革不断完善自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辉煌成就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前进的成功之路。只有通过改革创新,才能解决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机和活力。不坚持改革创新,不仅不能取得新的成就,而且已经取得了的成就也难以保持,更谈不上继续推进我们的事业。

2.改革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国际学术界把这一类国家称之为创新型国家。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有20个左右,包括美国、日本、芬兰、韩国等。这些国家的共同特征是: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在70%以上,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一般在30%以下。此外,这些国家所获得的三方专利(美国、欧洲和日本授权的专利)数占世界数量的绝大多数。

      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3.改革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经验、深入分析中国发展阶段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这一战略思想,进一步明确了我国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目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不断推进改革创新。

      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项重要任务。推进社会建设需要改革创新。加强社会建设,必然要求对社会事业、社会体制机制、社会结构以及社会管理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创新,这样才能寻求到有效治理现代社会的机制、结构和管理方式,才能在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冲突与合作、变化与稳定的相互关系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办法。当前,应积极推动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等领域的改革创新。只有通过改革创新才能够建立起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长效机制,形成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体制和机制,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二)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弘扬改革创新精神的基本要求:

1.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1)大力推进理论创新。通过理论创新来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其他各方面的创新。理论创新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2)大力推进制度创新。制度建设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和稳定性。制度创新是其他一切创新的重要保障。

(3)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科技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才能有效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特别是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真正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依靠自主创新。

(4)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大力推进文化创新,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我国的文化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

人才是第一资源,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都要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基础。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就要努力为培养创新型人才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在全社会形成尊重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的制度环境、文化环境和舆论环境。鼓励社会通过良好的竞争机制来选拔人才,在事业中凝聚人才,在生活中关心人才,推动我国优秀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有一个质的飞跃,把人才强国的战略落到实处。

(5)努力塑造创新型人格。大学生弘扬改革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努力打好创新的思想根底和知识功底,培养创造性的心理、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锻炼和培养创造性能力,努力塑造创新型人格,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超越前人。

2.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自觉投身于改革创新的伟大实践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一大瓶颈就是模仿能力有余,而创新能力不足。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弘扬改革创新精神,都在向当代大学生传递一个重要信息:在今天的社会条件,一个人要成才,要对社会做出重大贡献,必须立足于改革创新,树立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大学生弘扬改革创新精神,要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紧密结合起来。要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从广阔的社会实践舞台中提炼研究题目,在了解社会的基础上提出真知灼见。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最重要的是要始终把祖国和人民放在心中,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坚持从推动国家发展和创造人民幸福生活的需要出发,不断在为祖国和人民的奉献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

 

 

 

第三节  做忠诚的爱国者

一、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为什么做忠诚的爱国者首先要自觉地维护国家利益?什么是国家利益?

      八十年代末,邓小平就提出:“必须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处理国家关系不要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划线,而是要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来处理问题。”江泽民曾指出,要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要关注和维护国家的发展利益。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强调,要从政治高度和国家利益全局思考和处理问题。

      所谓国家利益,就是一个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生存需求和发展需求的综合。国家利益的内涵十分丰富,国家安全是国家利益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个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要求和保障。国家利益表现为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独立发展的不可侵犯性,对本国资源的充分利用,平等参与国际事务,对外交往和合作,等等。

      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中的最高准则。国家利益具有一定次序性,其中国家安全是国家利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利益的前提下,强调国家的经济利益,把它作为新时期主要的国家利益。国家利益关系到民族生存、国家兴衰,反映了绝大多数民众的共同需求,具有最大的普遍性和最广泛的代表性,它必然要优先于国内其他个人利益和集团利益。

      所以,做忠诚的爱国者就要清晰地认识到国家利益的内涵、意义和价值。

那么,怎样维护国家利益呢?要坚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承担起对国家应尽的义务

      每一个中国公民都要把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近代中国历史告诉我们:(1)国家主权和安全是极为重要的。邓小平说:“中国人民珍惜同各国人民的友谊和合作,同样珍惜来之不易的独立主权。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2)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3)国家利益不同程度上体现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

      因此,我们一定要自己承担起对国家应尽的义务:(1)保家卫国(2)同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3)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承担起自己对国家应尽的义务。

第二,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经济利益是新时期主要的国家利益。从世界范围看,在当今世界200多个国家中能实现发展的国家只有四分之一左右。我们在为我国经济持续发展而欣喜的同时,也要注意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要具有维护国家利益的坚定信心,都要维护中国人民的文明形象和文明风范。

第三,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培养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就是相信依靠本民族的力量能够迎接挑战、战胜困难,使自己的祖国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坚定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是维护国家利益、促进民族进步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强大精神动力。

      培养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首先要自觉维护祖国的荣誉和尊严。邓小平曾告诫我们:“谈到人格,但不要忘记还有一个国格。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没有民族自尊心,不珍惜自己民族的独立,国家是立不起来的。”真正的爱国者,必定会把维护国家的尊严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总是不惜一切代价去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尊严。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将祖国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自觉地维护祖国的利益,敢于同一切损害国家和民族利益的行为做斗争。当代,航天员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等,运动员刘翔、姚明等,国际影星成龙等,他们的努力、他们的行为、他们的情感都与祖国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们也用自己的拼搏和成就,为祖国赢得了一份份荣誉和尊严。

      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不是一种先天遗传的,而是民族文化熏陶的结果,是社会教育和个人实践的结果。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就要通过学习,熟悉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掌握民族历史和文化的精髓,全面了解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所走过的道路,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还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只要实际地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美、人民的勤劳、文化的丰富、历史的悠久,以及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这种感受会扎根于我们的灵魂深处,牢固确立做最忠诚的爱国者的价值取向。

二、促进民族团结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解决民族问题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特别强调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实行,对于维护和巩固祖国的统一,维护各民族的利益和权利,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团结奋斗和共同繁荣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有56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6.7%。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共同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使中华民族大家庭团结和睦,始终是人心所向,国家民族的整体利益把各民族的兴衰荣辱牢牢地维系在一起。

案例九  西藏

三、维护祖国统一

热爱祖国,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也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1.我们要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2.我们要持续推进两岸交流合作。

      3.我们要努力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

      我们要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图谋。

四、增强国防观念

      热爱祖国的第一位任务是关心和保卫祖国的国防安全。军事领域的竞争实质上也是人才的竞争。国家和军队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建设强大的国防力量,大学生有责任、有义务为国防安全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和青春年华,更何况选择国防生是自愿的。军队是一座革命的大熔炉,大学生参军是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的重要途径之一。“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只有经受住了生活中的困难和艰辛,才能无悔于青春,无悔于自己的选择。

      在当今时代,维护世界和平,维护国家的安全、统一和发展,需要建立强大、巩固的国防。增强国防观念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

(一)增强国防观念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

      国防是国家为抵御外来侵略与颠覆,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发展,而进行的军事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国防的性质和功能受到具体历史条件和国家制度性质的制约。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国防是全民的国防,我国的国防建设完全是为了自卫的需要,丝毫没有扩张和侵略的性质。

      国防观念是指一个国家和民族对国防建设的目的、内容、途径和重要性等问题的认识,它主要包括国防忧患意识、国防目标意识、国防价值意识、国防责任意识、国防法制意识和国防献身意识等。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

      传统安全威胁:军事威胁。如美国2006财政年度国防开支总额是4450亿美元;2007财政年度国防开支预算5129亿美元,没有兑现每年削减100亿美元的承诺。美国军费开支占全球军费开支的份额由36%上升至47%,超过了排名在他之后的32个国家的军费开支总和,也超过了所有发展中国家军费开支总和。

      非传统安全威胁:除军事威胁以外的对人类整体生存、发展构成威胁的因素,包括:经济安全;金融安全;生态环境;信息安全;资源安全;恐怖主义;武器扩散;跨国犯罪;海盗;洗钱。

(二)增强国防观念的重要意义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孙子)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增强国防观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报效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爱国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国防观念的重要思想基础。爱国就要热爱祖国、建设祖国、保卫祖国。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增强国防观念,心系国家的安危,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就能够挺身而出,肩负起保家卫国的重任。

2.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履行国防义务,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必然要求。我国安全形势总体是好的,但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我国在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征程中,还会遭遇各种风险和挑战的考验。我们在集中精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为捍卫国家的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利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我国的国防是全民的国防,广大高校学生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也是国防建设的后备人才,必须具有很强的国防观念和忧患意识,自觉关心国防、了解国防、热爱国防,积极履行国防义务,努力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3.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国防素质,也是每个大学生都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大学生通过接受国防和军事方面的教育训练,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不仅有助于强健体魄,磨练意志,也有助于养成讲道德、守纪律的良好风尚,在思想、知识、技能和体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从而有力地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成为既能建设祖国、又能保卫祖国的栋梁之材。

五、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一)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

国家安全:是指一个国家不受内部和外部的威胁、破坏而保持稳定有序的状态。

1.传统的国家安全观

      传统的国家安全观将国家安全理解为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即主权独立、领土安全、政治稳定等。政治安全是指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政治形势保持稳定,不受国内外敌对势力的破坏和颠覆。

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支柱和核心。没有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就根本不可能有国家安全。

2.新的国家安全观

      新的国家安全观不仅包括传统的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还包括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公共安全等。

      新安全观的核心,应该是互信、互利、平等、合作。各国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是维护和平的政治基础。

(二)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了公民维护国家安全的基本义务,《国家安全法》、《保守国家秘密法》、《国防法》、《兵役法》等法律明确规定了公民维护国家安全的各项具体的法律义务。

      1.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

      2.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

      3.提供便利条件或其他协助的义务

      4.如实提供证据的义务

      5.及时报告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义务

      6.不得非法持有、使用专用间谍器材的义务

思考题:

      1.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2.为什么说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是统一的?

      3.弘扬爱国主义为什么要增强国防观念?

      4.大学生怎样培养以改革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时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