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发布时间:2017-07-01 13:42:37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教学目的:1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理想、信念、信仰的基本特征及相互关系; 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信念;2通过教学,促进学生理想信念信仰的形成;在思想认识的基础上,自觉地投身于实践,将理想的实现落实为自我完善的具体过程,并能正确地对待理想实现过程中的困境与挫折;3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人生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远大理想。

教学时数:3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1理想信念的科学概念;理想信念在人生中的作用;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基本内容;理想信念的确立、追求和实现。理想信念对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2如何让学生树立最高理想,坚信社会主义信念,对社会主义充满信心。

3如何把理想化为现实。 

教学方法及手段:理论讲授、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请思考:有人把大学生活概括为“大一迷惘,大二彷徨,大三心慌。”在你们的大学生活中,会不会也出现这样的现象?

      一般来讲,在小学的时候你们的理想是上中学,到了中学,你们的理想就是一心想考上大学。由于有明确的目标和理想,再苦再累也能忍受。然而,对于不少同学来说,大学梦的实现就意味着理想和目标的失落。有些同学一旦进了大学就好比船到码头车到站,感到天空似乎一下子开阔了许多,面对这样的自由竟然不知如何度日,于是整天浑浑噩噩;还有一些同学不明白自己未来的目标,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着,被世俗社会的价值要求和目标浸润着,既感到无奈又不去思考自己究竟将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高考这一所谓的“人生理想和志向”实现后,未来的路如何走?生命之舟将驶向何方?新的目标是什么?在哪儿?他们感到迷惘、困惑。

      如果我让你向前走十米,或是向后走十米,你非常容易完成任务,因为目标很明确。可是假如我只是让你走、不停地走,你就会有一种焦虑的心情,你就会走得头晕。那是因为你失去了努力的方向,不知道应该去哪。因此同学们要及早懂得确立人生目标,树立理想信念的重要性,懂得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离不开理想信念的引导。

      有关调查资料表明:有比较多的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开始有所动摇,对于我国能否继续坚持社会主义,能否实现共同富裕等等问题表示出一种担忧和怀疑。出现了重视物质利益,淡化理想信念;重视个人理想,忽视社会责任;重视生活理想,忽视道德理想;社会政治理想模糊的令人堪忧的倾向。大学生理想信念呈现多元化甚至迷失的现象,价值观越来越功利化。

      有一首打油诗,内容说的是关于猪的理想:“天上纷纷掉饲料,一天到晚睡大觉,天下人人都爱猪,所有屠夫都死掉。”这对猪来说,可真是一个完美的境界。这当然不是说猪真的会有什么理想,而是讽刺那些无所事事的懒汉。人和动物不同,人是有理想的,人生在世,既离不开对物质的依赖,更离不开对精神的追求。富于理想,可以说是人和一般动物本质区别之一,只有树立了正确的理想并为之奋斗的人,才能找到人生最美好的归宿。

请再思考   1你的理想是什么?  

  2你怎样规划你的大学生活?

 

 

第一节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理想信念是人的心灵世界的核心。有无理想信念,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决定了人生是高尚充实,还是庸俗空虚。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就事业、创造生活、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一)理想的含义与特征

1理想的含义: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它是人的价值意识的最高形态,表现了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现实可能性的对未来价值目标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因此所谓理想,是指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现实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理想的特征

(1)现实可能性:理想立足于现实的土壤之中,符合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是经过奋斗能够实现的人生目标。理想是人们在对现实的认识和总结的基础上,形成的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它高于现实,超越现实。贺麟先生说过,“离开现实而言理想,理想就会成为幻想和梦想,离开理想而言现实,现实就会成盲目的命运和冷酷无情的力量……事实上有许多人埋没在现实之中,为现实所束缚,作现实的奴隶,更有许多人,沉溺于幻想中,不认识现实,极力逃避现实。”因此,理想的形成,不仅体现了人们向往美好的情感,而且需要人们理性地认识现实的客观条件及其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从而把自己的理想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使之具有实现的可能性。

(2)超前性:在不同的社会生活中,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们会产生不同的理想.人的理想会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生变化。理想是对现实的超越,它高于现实。理想是关于未来“应怎样”的设想,而现实是现在实际“是怎样”。事实与应当、“是怎样”与“应怎样”之间总是有一定的差距。理想是指向未来的价值目标,是现实生活中尚未存在的东西。人不仅生活在现在,而且生活在对未来的追求之中;人们根据自己对未来的设计蓝图不断地推动着现实的变化,改造着现实。理想以预见的方式反映未来,把握未来:“将来如何如何……”。因而,理想具有超前性,它高于现实,超越现实。这正是人高于其它动物之处。马克思曾指出,蜘蛛织网与工人的纺织相似,而蜜蜂建造蜂房的本领甚至使建筑工程师感到惭愧;但最蹩脚的建筑师也比最灵巧的蜜蜂更高明,因为建筑师在动手建造一个建筑物之前,已经先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同时,与现实相比,理想是更为美好的。人们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的向往和追求。而与理想相比,现实则显露出其缺陷。正因如此,理想对人们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它吸引着人们通过自己的奋斗,不断地改造现实,从而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3)具体历史性(差异性):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会产生不同的理想,或者对自己理想进行各种调整。理想的差异性,或者说理想的多样性,首先是说在不同的社会生活中,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们会产生不同的理想。人的理想会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生变化。比如,中国古代儒家的社会理想,是一个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夫义妇听,长惠幼顺、亲亲尊尊,依礼而行的差序社会。封建士大夫向往的是升官发财,光宗耀祖;而劳动人民向往的是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生活,“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坑头”的小农生活理想。而近代启蒙思想家的社会理想,则是一个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社会。其次,一个人在其人生的不同阶段,会产生不同的理想,或者对自己的理想进行各种调整。一个人童年时期的个人理想也许是做一个歌唱家,到了青年时期其理想则可能变成了做一个文学家,成年以后,其理想又可能会变成要做一个成功的商人。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也会有不同的理想,这些都是正常的。

(4)实践性:真正的理想不只是对未来目标的主观想象,它要变为现实还要人们在实践中付出自己的主观努力。

3理想的本质:客观必然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有机统一。

      理想:立足于现实基础之上,经过努力可能实现的志向和抱负。

      空想:脱离实际,违背客观,永远不可能实现的主观臆想。

      幻想:(1)不切实际的空想。(2)符合现实发展要求,目前没有足够的根据和实现条件,一旦条件具备,就有实现可能的想象,如科学幻想。幻想也是人们对未来的一种想象。有些幻想是不切实际的空想,有些则是符合现实发展要求的想象,如科学幻想,只是目前还没有足够的根据和实现的条件,一旦条件具备,就有实现的可能。

      人生理想是一种主观意识,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

      人的主动性、目的性的追求和行为特征表明:作为社会的人,每个人都应有理想。

      把安乐和快乐作为生活的目的和理想,这不过是猪栏里的理想。(爱因斯坦)

4理想的类型

(1)从时间角度看,可分为近期理想与长远理想:

      近期理想:较短时间内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理想

      长远理想: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艰苦努力和不懈奋斗才能实现的理想。

(2从理想的主体划分,人生理想分为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

      社会理想:指一定社会的阶级或个人对未来社会制度和政治结构的追求、向往和设想,包括对未来社会面貌的预见。

      个人理想:指个体的人对自己未来种种目标的向往和追求,即将来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要做什么样的事,所制定的奋斗目标,以及为实现目标所下的决心。

个人理想包括——

生活理想:指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即人的理想生活。生活理想并不就是对生活条件的期盼,更重要的是人们期望具有怎样的生活方式、怎样生活得更充实更有意义。(设问:福彩中奖,人们的不同态度?表明其理想生活方式就是追求不劳而获,安逸平庸,饱食终日)。所以,生活理想是指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式的向往追求。人都向往生活美好,但美好的标准却很不相同。有的人向往奢侈的生活,淫逸的生活(有条件时表现为放纵,无条件时就会刺激人走向罪恶,如偷、抢)而有的人却崇尚俭朴,即使生活富裕也过着勤俭朴素的生活(如很多富裕的港商),从我国古代道德传统来看,对待生活的态度一贯倡导“勤劳为本,俭以养德”,将劳动、勤俭、节约视为美德。这并不是像某些人说的是安于贫穷,而是追求一种健康有为的生活方式。

职业理想:指人们对未来的工作部门、工作种类以及达到何种成就的向往和追求。职业生活是人的社会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人生旅程中最长、最丰富的一段。如果25岁就业,60岁退休,职业生活就长达35年,几乎占人生命的一半。更宽一些说,就业前的学习生活,退休后的休闲生活,也都与职业有紧密的联系。可以说,人生的理想追求、成败得失大部分都体现在职业生活当中。职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由于各种职业客观上存在差异(条件的优劣、施展聪明才智范围的大小、获得利益的多少)这就必然会使人们产生对自己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的设计和追求。人们对同一种职业会有不同的看法和评价;选择同一种职业的也可能怀有不同的目的和动机;在同样的职业中会有不同的表现和结果。其实,都是受到人们的职业理想的影响和制约。

道德理想:指人们向往的理想人格、做人的楷模和标准,是人们道德生活中所期望达到的目标。其实,道德理想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一定社会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概括和结晶;二是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理想人物的道德品质,人们往往把这种道德上的完善典型称之为理想人格。所以,用简单的话说,道德理想就是要把自己培养、锻炼成为什么样的人,具备怎样的道德品质的问题。理想+人生观=人生的精神动力。引导人们增强道德责任感、提高道德境界、选择道德行为,从而成长为有德之人,有为之人。

5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

      社会理想是核心,它规定、制约着个人理想;

      社会理想寓于个人理想之中,个人理想体现社会理想。

(二)信念的含义和特征

      1信念的含义:什么是信念呢?心理学家的解释极其简单,那就是:“坚定的信心”。然而,心理学家又对此作了进一步的解释,经过大量的科学实验表明,信念是一个人生命中的一种执著,是一个人灵魂深处的一种不可战胜的力量,这种力量,看似微乎其微,但它确实左右着一个人一生的命运。心理科学家断言:在这个世界上只存在两种人,谁不相信自己会成功,他必定就是相信自己会失败;相信自己,对自己能力的认可。 因此,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人的理想与信念需要互相支持,有美好崇高的理想追求的信念才是有价值的信念,而有坚定信念支撑的理想才能产生巨大的能量。

案例一 〔小故事〕:一位年轻警察的故事

2信念的主要特征:

第一,稳定性

      人的信念一旦形成,就会具有相当的稳定性,而不会轻易改变。因为,人的信念的形成本身,就不是一件轻易的事情,而是在人的长期生活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其中积淀了一个人多年的人生经验,包含了社会环境对他的长期影响。而且,如前所述,一个人的信念不仅基于他长期的认识和经验因素,而且受制于其稳定的情感认同,并与他的生命意志和人格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一个人的信念形成以后,不会因为某个个别事件就发生改变。斯大林曾说过,手帕都不是轻易更换的,更何况人的信念呢!当然,信念的稳定性只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一般来说,经过时间和现实变迁的考验,一个人的信念会变得更为合理和坚定。

案例二  本世纪初发生了令人震惊的物理学家自杀事件

第二,执着性

      信念的稳定往往带来情感上的执著。人们的认识既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但从个人来说,谁都认为自己的信念是正确的,都持坚决相信的态度,这使信念带有极大的执著性。

      有位诗人说得好:“信心是半个生命,淡漠是半个死亡。”在生命的旅途中,我们常常会遭遇各种挫折和失败,会身陷某些意料之外的困境。这时,不要轻易地说自己什么都没了,其实只要心头不熄灭一个坚定的信念,努力地去找,总会找到帮助自己度过难关的那“一只苹果”,握紧它,就没有穿不过的风雨、涉不过的险途。

      革命烈士夏明翰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正是反映了这一代革命者对共产主义的信仰的坚贞不移。

      现代的大发明家爱迪生就是一个有着坚定信念的人,在他发明电灯的过程中试验了9000种物质尚没成功的时候,便有人断定他不会成功,他却笑着说:“我只是发现了9000种物质不能做灯丝。”接着继续实验,终于在实验了1万余次之后获得了成功。支持他能够如此顽强的实验下去的力量是什么?就是他认为自己必能找到一种物质可做灯丝的坚定信念;如果他也像其他人一样怀疑这种物质根本就不可能存在的话,那么他还会继续实验下去吗?恐怕早就放弃了。

    案例三  救生的信念

 案例四  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

      1917年9月周恩来东渡日本,开始留学日本的生活。出发时,他写下了 :《大江歌罢掉头东》 

       大江歌罢掉头东,

       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

       难酬蹈海亦英雄。

此诗表现了青年时代的周恩来要为拯救中华而愿献出一切的豪迈气概。

     第三,多样性

      不同的社会环境、思想观念、利益需求都会形成不同的信念、乃至截然相反的信念,不同的人,由于众多的原因,会形成各不相同的信念,这是客观存在的。一个班的同学,其信念也并不完全相同。

    第四,亲合性

      亲合性是信念在感情上的表现。一个人对和自己信念相近或相同的人会产生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志同道合就是信念亲合性的表现,相互之间有共同语言,感情上比较接近。

3信念与理想的关系:

      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是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信念一旦形成,就会使人坚贞不渝、百折不挠地追求理想目标。在人的生命历程中,理想和信念总是如影随形,相互依存。在很多情况下,理想亦是信念,信念亦是理想。当理想作为信念时,它是指人们确信的一种观点和主张;当信念作为理想时,它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则是理想实现的重要保障。

二、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有这样一个故事:三个农民工在砌一堵墙。有人过来问:“你们在干什么?”第一个人没好气地说:“没看见吗?砌墙。”第二人抬头笑了笑,说:“我们在盖一幢高楼。”第三个人边干边哼着歌曲,他的笑容很灿烂开心,说:“我们正在建设一个新城市。”10年后,时间将三个人分出了层次:第一个人在另一个工地上砌墙;第二个人坐在办公室中画图纸,他成了工程师;第三个人呢,是前两个人的老板。

      可是,真的是时间将我们分出层次来的吗?不是,是每个人心中的理想信念把人们分成不同的层次的。不同的理想信念,就有不同的人生规划,也就有了不一样的人生,或碌碌无为,或铸就辉煌。这是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的一个显著表现。如果说社会是大海,人生是小舟,那么理想信念就是引航的灯塔和推进的风帆。没有科学的理想信念的人生,就像失去了方向和动力的小船,会在生活的波浪中随处漂泊,甚至会沉没于急流之中。

(一)理想信念的作用

1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我们知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要使有限的人生过得有意义,就必须具有明确的人生奋斗目标,并且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所以,人生的目标问题解决得如何,对人的一生具有决定的意义。古往今来,凡是有作为的人无不注重人生理想即人生目标和志向的确立。许多事实证明,理想一经确立,就可以使人方向明确,少走弯路,不致盲目、迷惘和空虚。而如果缺乏崇高理想或者没有理想,就会像失去航标的无舵小船,在生活的海洋里随波逐流,不是被大浪撞毁在礁石,便是被潮水搁浅在沙滩。

案例五  少年立志毛泽东

2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伟大的人生源于伟大的目标,伟大的目标产生伟大的动力。有位心理学家曾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公式,即动力=目标价值×期望概率,形象地揭示了个人拼搏的动力与理想之间的正比例关系。当一个人为了具有巨大目标价值的理想而奋斗时,就会产生强大的内在动力。反之,如果目标价值不大或期望概率较低,就会因丧失信心而缺乏动力。历史上,凡是为人类进步事业做出贡献的人,无一不是胸中燃烧着崇高的理想,受崇高理想所鼓舞、所激励。

案例六  高尔基

      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我坚信这是一个真理。

名人名言: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是指路明星,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真正的生活。

3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人不仅有自然属性,还有精神属性和社会属性,因此,人不仅需要物质享受,而且还要有充实的精神生活。如果没有充实的精神生活,纵然有丰裕的物质生活,也不会感受到人生的真正意义。而精神生活的充实,很重要就是表现在有理想。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如果一些人仅从自然的生理需要出发,沉湎于物质享受,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那就把人降低到了一般动物的水平。可见,人是要有点精神的。有没有精神,有没有理想,人的思想境界、精神面貌、情操志趣、生活态度和生活质量就会大不相同。人如果有崇高的理想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就不会被生活中的一些消极现象所迷惑,就不会被前进中的一些暂时的困难、挫折所压倒;就能始终以坚定的信念、高昂的热情和旺盛的斗志奋勇向前;就能在道德发展的阶梯上不断攀登,成为一个道德高尚、人格完美的人。

      孟子:“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二)理想信念与大学生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承载着家庭和亲人的嘱托,满怀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同学们在大学期间,不仅要提高知识水平,增强实践才干,更要坚定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明确做人的根本,这对于同学们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1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

      人的理想信念,反映的是对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期望。 因此,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意味着以什么样的期望和方式去改造自然和社会、塑造和成就自身。在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的目标中,“有理想”具有更加突出的位置,这表明理想信念与做什么人关系重大。在大学阶段,“做什么人”是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会时时面对的人生课题,只有树立起高尚的理想信念,才能够很好地解答这一重要的人生课题。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其中学会做人是四大支柱的关键和核心,也是教育的目的和根本。 教育家陶行知所说:“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大学生是否真的如此丑陋——有智商没有智慧,有知识没有文化,有文化没有修养,有欲望没有理想,有青春没有热血。

      大学生入学后人生的困惑:学习“堕落”,动力不足――理想问题

2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

      大学时期,同学们都普遍面临着一系列人生课题,如人生目标的确立、生活态度的形成、知识才能的丰富、发展方向的设定、工作岗位的选择,以及如何择友、如何恋爱、如何面对挫折、如何克服困难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有一个总的原则和目标,这就要确立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大学时期确立的理想信念,对今后的人生之路将产生重大影响,甚至会影响终身。因此,同学们应当高度重视对理想信念的选择和确立,努力树立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使将来的人生道路越走越宽广,使宝贵的一生富有价值,卓有成就,充满自豪。

红 道(仕途)     黑 道(学术)   黄 道(经商)

3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对当代大学生而言,为什么学的问题,是与走什么路、做什么人的问题紧密联系在      一起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艰巨任务需要同学们努力学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需要同学们努力学习,个人的成长成才也需要同学们努力学习。大学生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激发起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自身成才而发愤学习的强烈责任感与使命感,努力掌握建设祖国、服务人民的本领。同学们不论今后从事什么职业,都要把个人的奋斗志向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今天的学习进步同祖国明天的繁荣昌盛紧紧联系在一起,使理想信念之花结出丰硕的成长之果。

“实现明天理想的惟一障碍是今天的疑虑。”--美国总统 罗斯福

      翻开任何一个英雄或伟人的传记,我们都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之所以最后能走向成功,并非是因为他们的幸运,而恰恰是因为他们有着坚定的信念在支撑着自己,不管遇到什么挫折和失败,他们都坚信自己必将走向成功,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心理科学家沙拉维耶夫说:“不要被自己的弱小所迷惑,也不要因为命运的强大而惧怕,信念会让你有着不可战胜的力量。屈从于命运而活着的人,不会创造出新的生活;创造生活的惟有那些信念坚定的人!”

      坚定的信念必然给我们带来积极乐观的心态,在这种心态下学习,我们就会相信自己是一个成功者,是一个幸运者,一个不会以一时的得失来衡量自己未来的人。

      在这种心态的驱驶下,你的能力和学习便能得到长足的前进和发展;而一个对自己缺乏自信心的人,他总是想到自己是最差的,是最无能的,是最没有出息的,是必将走向失败的,怀着这种消极心态的人,他的命运已经为他的未来设计了一道程序,那就是“失败”!这程序对一个青少年来说,不是很残酷的吗?

      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说过一段很耐人寻味的话:“种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种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种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个性;种下一种个性,收获一种命运!”同学们,我希望大家从现在起就在自己心灵的田地里,种下的思想种子就是对自我的肯定,是对自己必将获取成功人生的自信,是天生我材必有用、耕耘岁月定有成的信念!

    名言:人的潜力是无穷的,只要我们用心去着意挖掘,就一定能实现!拥有了理想与信念,你们将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课堂小结:

      一年级的新生刚跨进大学校园,有一个理想的间歇时期,迷茫、困惑使许多学生不知所向。通过讲述理论和列举典型事例,使同学们确立起新的奋斗目标,尽快完成对大学生活的过渡。

第二节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人的本质是对于生命意义的探索,是人的精神性的彰显。“而人的精神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实现,其实质或核心乃是一个精神家园的寻找问题——所谓精神家园也便是人所确信不移的精神努力目标,是人的终极关怀,是被人认作自己生存之根本的精神理想。”可见,理想信念是人的价值生活或意义生活所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没有理想信念的人就象是没有灵魂,没有灵魂的人就会产生一种“空无感、疏离和价值无根感”,精神上就会无所寄托,只能去寻求纯粹的物欲满足,因而不能称之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理性的人。树立了正确的理想信念的人,就有了人生的航标和方向,能够不断地引领着自己一步步驶向人生的真谛。因此,加强大学生对理想信念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是促成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前提。作为当代中国的一个大学生,要把自己的成才与国家的富强、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需要强化自己的信念系统,使之成为自己奋斗的动力。

 

案例七  作品欣赏

理    想〔诗〕  作者:流沙河

 

通过这首诗的学习,先让学生讨论,概括出理想的人生意义,最后教师总结。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把理想的人生意义概括为(启发学生讨论概括):

      1.定向作用(灯塔、罗盘)

      2.动力作用(微笑地观察生活,倔强地反抗命运)

      3.净化作用(闹钟,肥皂,还魂的仙草,慈爱的母亲)

      4.升华作用(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有理想者就是一个“大写的人”)

      5.支撑作用(忘记鬓发早白,头白仍然天真,寂寥里的欢笑)

理想信念的作用:

定向作用

      杰出人士与平庸之辈最根本的差别,并不在于天赋,也不在于机遇,而在于有无人生目标!一个人无论现在年龄有多大,他真正的人生之旅,都是从设定目标的那一天开始的。以前的日子,不过是在绕圈子而已。这就好似一个故事,说的是西撒哈拉沙漠中的旅游胜地—— 比赛尔。

 

案例八  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

  【点评】的确,正是有了北斗星这样一个方向,比赛尔人才走出了沙漠。这个真实的故事告诉我们—个科学的道理:“理想”在人生的道路上犹如“北斗星”,人生实践中,如果没有科学的理想指引,没有科学的理想作参考,那么,人生就会走出“卷尺”的形状,—圈又一圈,既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生命,最终又成不了大业。

动力作用

      当我们看着霍金照片的时候,他所给我们的是一副病弱的身躯,然而我们却能透过如此病弱的身躯,找到使他永远坚强不倒的内在动力,那就是对人生理想追求的永不倦怠,对科学高峰追求的永不放弃,对病魔斗争的永不妥协。在人生的道路上,并不总是充满阳光、撒满鲜花,还有崎岖和坎坷。当我们遭受挫折与失败的时候,理想信念就会给我们提供前进的动力,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历史上,凡是为人类进步事业做出贡献的人,都是在崇高理想的激励下克服各种困难取得成功的。李时珍踏遍青山,尝遍百草,写成《本草纲目》;马克思呕心沥血40年,阅读1500种书籍,写出《资本论》;科学家爱迪生用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完成了两千多项发明;邓小平一生三起三落,但他从不言败,从不放弃自己的追求,为中国现代化规划了宏伟的蓝图。外国人称他为“打不倒的东方小个子”。 古今中外无数英雄豪杰之所以能在充满困难的条件下最终成就伟业,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胸怀崇高的理想信念,因而具有锲而不舍、披荆斩棘的动力。

净化作用

      有理想的人,心中有个大目标,站得高看得远,视野开阔,胸怀广阔,这就容易摆脱眼前蝇头小利的诱惑,摆脱斤斤计较、患得患失的狭隘心理,从而使心灵得到净化。

升华作用

      人与动物的一个显著区别就是人具有理想信念。法国作家雨果在他的《悲惨世界》里有这样一句话:“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谈得上生活。你要了解生存与生活的不同吗?动物生存,而人则生活。没有理想,就没有人的生活。” 霍金正是依托理想和信念升华了自己的生命,实现了人生最大的价值。

支撑作用

      大厦,之所以巍然屹立,是因为有坚强的支柱,理想和信仰就是人生大厦的支柱。如果这个支柱倒塌了,那人的精神就会崩溃。

      报纸上刊登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14岁的少年,身材高挑、相貌英俊,是学校的三好学生、班里的班长。有一天他看了一个电视节目,记者现场采访一个偏僻乡村的放牛娃。记者问他:“你在这儿放牛做什么?”放牛娃回答说:“让牛长大!”“那牛长大以后呢?”“卖钱,盖房子。”“有了房子又做什么?”“娶媳妇,生娃。”“生了娃呢?”“让他也来放牛呗!”没有想到,这几句简单的问答,却诱发了这个少年的死亡念头。死前,他在日记中写道:“看了电视,我想到了自己—— 我为什么读书?考大学。考上大学又为什么?找一份好工作。有了好工作又怎样?找一个好老婆。然后呢?生孩子,让他也读书,考大学,找工作,娶媳妇……生命轮回,周而复始。”“这样的生活没有意义,这样的生命没有价值。” —— 这个14岁的少年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夜里,在与父母一墙之隔的自己房间里,他服毒自杀了。

      大学生可能或多或少有过这个少年的迷茫与困惑。大学梦是你们迈入大学之前心中最绚丽多彩的梦,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你们的人生理想。仿佛一脚踏入大学的门槛,就过上了天堂般的生活。而事实上,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实现了高考这一“人生理想”后,由于迷失了目标以致丧失了继续努力学习的动力,时常感到空虚无聊,找不到寄托,哀叹生活没有意义,郁闷随之成为校园的流行语。中学生徐力、大学生马家爵杀人不纯粹是政治问题和思想问题,而是人格问题,是意义世界的失落,是对生命的疑惑和淡漠,是道德的迷失与人的存在的迷失。人的精神世界犹如一座大厦,缺少支柱就会倒塌,而理想信念就是人生的精神支柱。理想信念的支撑作用往往是在困难的时候,在严酷的考验中得到体现的。在现实人生中,当人们遇到特别的困难或重大打击,甚至陷入绝望境地的时候,如果没有一种力量来支撑着自己,就会垮下来。洪战辉等一大批大学生,当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挫折和困难的时候,靠的就是理想和信念的支撑。

一、认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所谓使命,古时指使者奉命出行,后引申为肩负重大的任务和责任。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不仅要走完自己的人生历程,还要完成各种各样的人生任务。其中,人们担负的重大的历史任务和重大的历史责任就是历史使命。

不同时代的青年面对不同的历史课题,承担着不同的历史使命。

      救亡图存;抗日战争;抗美援朝;社会主义建设。

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进入21世纪的大学生,处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历史时期,因此,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一)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

      所谓“继往”,就是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文化,继承中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所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使中国沿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不断前进。

      所谓“开来”,就是大学生们要珍惜历史机遇,努力学习,努力创业,自觉把人生追求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

(二)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在中国显示出蓬勃生机和活力。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的发展还面临一系列的挑战。这些挑战,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挑战,也是对当代大学生的挑战。

1.面临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挑战,迅速发展的中国需要大学生。

2.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扩大对外开放的中需求大学生

3.面临我国改革发展任务的挑战,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任务需要大学生。

      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任何时候都面临着挑战,挑战与机遇相伴而生。在国际竞争中,不进则退。只有敢于迎接挑战、战胜挑战,才能把握和创造机遇,才能把握和创造未来。当代大学生应当增强紧迫感、危机感,有志气、有决心,用自己的双手把祖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使中国成为国际竞争舞台上的强国。同学们应该自觉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在为国家、社会作贡献的同时,实现自己理想和抱负,使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二、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是不是只有在社会主义国家才认可马克思主义?

案例九  美国中学生学习《共产党宣言》

案例十  马克思成为本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

    【点评】这充分说明了马克思主义绝没有过时,而是在与时俱进地不断发展丰富着。马克思主义历经一个半世纪风霜雨雪的考验,始终充满活力的主要原因是这一理论是科学的、崇高的,以改造世界为己任,因而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我们必须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具体来说:

(一)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

(二)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三)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谋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马克思)

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想集中了我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爱国者的利益和愿望,是保证全体人民在政治上、道义上和精神上的团结一致,克服困难争取胜利的强大的精神武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呈现出多样化,不可避免会出现价值观的多元化,这就必须要有一个能够代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社会各阶层广泛认可和接受、能有凝聚各方面智慧和力量的共同理想。有了这个理想,才能有共同步调。这个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大多数的当代大学生也许更关心自己的个人理想,这没有错,因为社会理想依赖于千千万万个个人理想的实现。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社会理想决定制约个人理想,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目标一致,实现的可能性就大,如果方向相反,就不易实现,实现了也会造成损害。相信所有的大学生都希望自己能成才,成大才。成才有许多应该遵循的一般规律,顺势成才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条。现阶段的中国,这个“势”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也是现阶段所有炎黄子孙的共同理想。当代大学生要成才,就应该认识到这一大“势”,树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共同理想,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坚定信念,把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大学生的个人理想才能拥有正确方向的保证。为此必须做到:

(一)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艰苦斗争中的选择。如何认识中国共产党曾出现过的失误及目前存在的困难与挑战?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成为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是历史的选择。历史已经证明,中国共产党可以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历史也在证明,中国共产党具有敢于坚持真理、勇于修正错误的坚毅品格和博大胸怀,具有反腐倡廉的坚定决心和能力,能够始终保持自己的先进性,能够率领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建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改革。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进行了开创性的、艰辛的探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遭遇了这样那样的挫折,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中国国情,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是中国发展、走向富强的必由之路。

      马克思在100多年前就预言,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列宁说资本主义是腐朽的,垂死的。但现实是,资本主义不但没有灭亡,而且获得了新的发展。二战以后的50多年来,资本主义在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方面的发展,超过了以往几百年历史发展的总和。表明它有继续存在、发展的生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来看待这种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社会主义的新情况(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挫折)呢?     

      资本主义发生的新变化有其内在的原因:①在与社会主义的较量过程中,不断自觉地进行了自我调节和调整,包括借鉴社会主义的一些有效作法。②借助于科学技术的推动,新的科技革命推动;③在经济发展上,将计划因素(社会统一计划)引入市场,实行政府调控,将市场与计划结合起来,就是将“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结合起来,利用财政、金融等经济手段调节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使经济危机趋于缓和;④借鉴福利政策和保障制度,工人运动逐渐走入低潮;⑤由一般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际垄断资本主义,不断开拓了国际贸易空间。但其本质依然没有改变。

      从历史看,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取代旧的形态,都不可能在短暂的时间内完成。生产力越落后,转变所需时间越长。原始社会——奴隶社会(数千年乃至上万年的过渡时期);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中国经历了16个世纪,西方是32个世纪);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中国经历了22个世纪,西方是12个世纪);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不到200年)。

      社会主义至今只有不到200年时间,其间虽然取得的成就让世人瞩目。但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还有许多的不完善,还有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取代资本主义是不可能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就没有生命力,就没有发展的前途,不能由此而否定社会主义。因为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近代中国人不是没有尝试过走资本主义道路,但事实表明走不通。最后中国人民选择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前途。(这个问题下个学期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会重点讲)。

      承认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并不等于我们放弃这个理想的追求,更不意味着我们不再对人类发展的未来做科学的预见。如果只纠缠于共产主义理想“何时才能实现”的具体问题,不但会忽视今天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而且也会导致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否定。

(三)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伟大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十分辉煌的文明,为人类发展和进步做出了举世公认的重要贡献。但是近代以来,中国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的国家,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饱受磨难。为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探索和斗争,许多志士仁人为之流血牺牲,但都没能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中国共产党勇敢地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庄严使命。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为实现民族复兴奠定了最重要的基本前提。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开启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党的十一届三中以后,我们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获得了

      新的强大生机。经过新中国成立50多年特别是近20多年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代中华儿女前仆后继、共同奋斗。当代大学生,要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青春力量的远大志向,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谱写壮美的青春之歌。

第三节  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苦功花不开。”理想信念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只有实践,才是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一、 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一)个人理想是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对于自己未来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种种向往和追求,它包括个人具体的社会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等。

(二)社会理想是指社会集体乃至全体成员的共同理想,指在全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共同奋斗目标。各个时代的人都会提出自己的社会理想,而社会的发展进步也正是一代又一代人不断提出社会理想并为之奋斗的结果。

1.社会理想决定、制约着个人理想;

2.社会理想又是个人理想的凝华和升华。

二、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

(一)立志当高远

      这里的“志”就是理想,是对未来目标的向往。青年时期是理想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立志的关键时期。《吕氏春秋》提出:“凡举人之本,太上以志,其次以事,其次以功。”让我们抚今往昔,看今朝,追溯历史,放眼周遭,用心的找一找,那些或叱咤风云,或流芳百世的人是否都是立志做大事者。

      陈胜:小时候当长工时“苟富贵,毋相忘”, “燕雀焉知鸿鹄之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遂“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成为了彪炳千秋的农民起义的英雄人物。

      法国微生物学奠基人巴斯德强调:“立志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工作随着志向走,成功随着工作来,这是一定的规律。立志、工作、成功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所谓志,乃是理想、决心、毅力。立志,首先是解决理想问题。可以说,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理想并不专属于青年,但对青年尤为重要。人生进入青年时期,生活之路刚刚开始,面临着一系列重要的生活课题。需要人生的指路灯,这就是理想。青年时期是理想的形成时期,是立志的关键阶段。远大的理想像太阳,惟其大,才有永不枯竭的热量;远大的志向像灯塔,惟其高,才能照亮前进的航程。

      在无产阶级革命史上,无数的英雄人物和革命领袖,在青年时期就立下了伟大的志向和理想,并为之奋斗不息,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马克思在青年时代就立下了为人类幸福献身的崇高志向。毛泽东15岁就“身无半文,心忧天下”,立志让祖国“富强、独立起来”,他把自己“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豪情壮志与中国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连,终于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缔结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也成就了世界公认的一代伟人。

      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一个人在事业上所取得的成就,与他在青年时期就立下志向并不懈奋斗是分不开的。有志者,事竟成。

(二)立志做大事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的现代化国家,是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当今中国的大事,也是当代中国最大的现实。

      新时代的大学生在确立理想时,不能局限于对自我个人的前途命运的关心,应把个人放之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下考虑,必须正确处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把自身的个人理想自觉地同共同理想统一起来,才能真正有所作为。

      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社会理想决定、制约着个人理想。个人理想虽然是由自己来确立,但它所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是时代所赋予的。个人的理想只有具备了社会的意义,才是真实美好的。因此,个人理想的建立要有社会理想作指导,个人理想只有与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同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可能变为现实。如果仅仅从个人出发去设计和追求个人理想,这种“理想”必定是苍白的、渺小的,往往会在现实中碰壁,甚至出现损害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他人利益的后果。努力为实现现阶段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而奋斗是时代对中国青年的要求。邓小平指出:“现在中国提出‘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其中我们最强调的,是有理想。”青年应当不断学习,像历史上有作为的人们那样,珍惜青春年华,立下符合社会需要、适合自身情况的远大志向和崇高理想。

      事实上,理想的形成,总是从具体到一般,从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个人理想是社会理想的起点与基础,而社会理想则是个人理想的升华。社会理想决定、制约着个人理想,个人理想要体现社会理想,只有升华为社会理想,才更深刻,更富有意义。

(三)立志须躬行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实现崇高的理想,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平凡的工作做起。

      古人说得好:“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理想之所以美好,不仅仅在于它的最终实现,而且体现在其实现过程中,体现在实现理想的平凡劳动中。列宁说:“要成就一件大事业,必须从一点一滴做起。”“少说些漂亮话,多做些日常平凡的事情。”伟大来自平凡,任何伟大成就,都是由无数具体、平凡的工作积累、发展起来的。实现理想目标如同登台阶,要经过许多中间步骤才能最后到达。而每一步、每一个小目标的完成都会给人一种踏实感、满足感,同是也增强了实现理想目标的信心。因此,在实现人生理想的过程中,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对于大学生来说,要从学好每一门功课、培养各方面能力、提高基本素质做起,抓住大好时光,刻苦功读,全面锻炼。为今后实现自己的理想做好准备、打好基础。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

三、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理想的实现需要有献身精神。

      要实现人生理想,就会不可避免地遇到挫折和困难,人在一生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考验,既会有“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喜悦,也会有“拔剑四顾心茫然”的焦虑。如何面对?

(一) 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

      理想变为现实不是一蹴而就、一帆风顺的,往往会遭遇波澜和坎坷。要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于理想的美好有着充分的想象,而对于理想实现的艰难则往往估计不足。渴望早日实现理想,希望顺利实现理想,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把实现理想设想得过分容易,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缺乏思想准备,那就会影响理想的实现,甚至会导致人们要困难面前对理想失去信心。因此,在确立理想和实现理想的过程中,要充分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与曲折性。

      一般来说,理想越是高远,它的实现过程就越复杂,需要的时间就越长。

(二)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

要实现人生理想,就会不可避免地遇到挫折和困难,人在一生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考验,既会有“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喜悦,也会有“拔剑四顾心茫然”的焦虑。如何面对?

      1.挫折和逆境不可避免。由于客观环境的复杂多变以及人们认识能力、实践能力的有限,人生道路决非平坦、笔直,而是顺境和逆境交替、前进与曲折统一。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福祸”。当厄运和不幸降临时,是悲观失望,沉沦颓废,还是勇敢面对,经过努力,走出困境,这是能否实现自己理想的关键。

      2.逆境和顺境的辩证关系。逆境和顺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包含、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所谓相互依存,是指逆境和顺境、厄运和幸运,都是相对而言,相比较而存在的。没有逆境就谈不上顺境,没有顺境也就没有逆境。做同样的工作,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失败了;即使是同一个人,也会此时成功,彼时失败。可见逆境和顺境是相对而言,相比较而存在的。 所谓相互包含,是指顺境中有逆境,逆境中也有顺境。老子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说明顺境和逆境是相互包含的。所谓相互转化,是指顺境和逆境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顺境可以转化为逆境,逆境也可以转化为顺境。顺境和逆境的存在都是有条件的,条件改变了,顺境或逆境就会改变。我们的任务就是要防止顺境向逆境转化,并努力创造条件促使逆境向顺境转化。

      3.在挫折和逆境中成才。纵观历史,古今中外一些伟人、名人,他们的成功都有一个特点,即他们都曾身处逆境厄运中,但经过他们的顽强拼搏,凭着超人的努力,最终都走出了逆境,创造了辉煌。司马迁在《史记》中有段名言:“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这段话生动地说明了古代圣贤都是在逆境中发愤成才的。  周恩来说过:“逆境是最好的老师”。为何逆境对成才有这么大的作用呢?这是因为,人有其自然性、惰性的一面,一旦饱食暖衣、一帆风顺,就会怡然自得,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相反,当人处于逆境厄运,面临生存威胁时,人的生存欲望就会激发他的全部潜能去拼搏进取,从而走出逆境,创造辉煌。

      英国诗人拜伦说:“逆境是达到真理的一条通路和桥梁。”  因此,挫折逆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挫折逆境没有正确的认识,缺乏进取精神。如果人们对挫折逆境能正确认识,并能顽强拼搏,就一定能战胜挫折,走出逆境,创造人生的辉煌。人生道路坎坷曲折,如果一遇挫折就心灰意冷,一遇困难就畏难退缩,就不可能激发自己奋进的动力,去实现理想。“自古雄才多磨难”。“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当代大学生要以理想为人生奋斗的引路明灯,迎难而上,遇挫更坚,百折不挠,这样才能创造辉煌的人生。

      无数事实说明,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理想信念也绝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品。新时代的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事业的希望,更应当把理想信念体现在爱党爱国、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上。

      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和逆境。处理好逆境和顺境的辩证关系:逆境和顺境、不幸和幸运,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没有逆境就谈不上顺境,没有顺境也就没有逆境。

      相互依存:指顺境中有逆境,逆境中也有顺境。

      相互包含: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相互转化:顺境和逆境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即顺境可以转化为逆境,逆境也可以转化为顺境。

      一切幸运并非没有烦恼,而一切厄运也并非没有希望。(培根)

          有100次的失败和挫折,就要有101次的奋斗和追求。(张海迪)

 

案例十一  在挫折和逆境中成才

四、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一)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

      第一、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和冲突是普遍的,必然的。对每位同学来说,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不是会不会遇到这种冲突的问题,而只是冲突程度上的差异。理想与现实冲突的必然性意味着什么呢?是否象有些同学说的,理想和现实对不上号,因而就是空洞无用的呢?当然不是,大多数同学是不同意这一看法的。我们认为,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正意味着理想的可贵和必不可少。理想的魅力正在于它高于现实,因而能够引导现实不断地由落后走向进步,由黑暗走向光明。

      第二、正视现实,辩证地认识现实,能动地改造现实。现实既然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就不能回避它,正视所面临的现实是唯物主义、实事求是的态度。大学生走上社会以后,要逐步抛弃理想中的空想和幻想的成分,培养现实感,不仅要从认识上,思想上,而且要从心理上、感情上承认和接受现实。一切行为活动都要从现实出发,考虑到现实可行性。否则,期望越高,就会失望越大。泰戈尔说过:“有人把世界看错了,反而说世界欺骗了他。”另外,要辩证地认识现实。既要看到现实中不利于实现理想的因素,也要看到有利的因素。任何现实都同时具有积极和消极、有利和不利的发展。同时,有利与不利,作为环境和条件,都是相对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是我们人生的主体,是我们的积极态度,进取精神和主观能动性。只要我们坚忍不拔,一如既往,最终会得到领导和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二)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追求崇高的理想,仅有美好的愿望是远远不够的。追求理想需要有执著的信念。

      一生两度获得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她在晚年回顾自己的一生时,以《我的信念》为题,写下了这样一段异常真诚的文字:生活对于任何一个男女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最要紧的,还是我们自己要有信心。我们必须相信,我们对每一件事情都是有天赋的才能,并且,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要把这件事完成。当事情结束的时候,你能够问心无愧的说:“我已经尽我所能了。”

(三)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它的事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讲艰苦奋斗,并不是要无谓地自讨苦吃,而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理想,不怕吃大苦、耐大劳,不惜献出自己的一切。在通向理想的道路上,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理想是不会自动转化为现实的。

     艰苦奋头,其主旨在于奋斗,其价值在于为事业而奉献。艰苦奋斗绝不是—时的权宜之计。过去,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巨大成就;现在,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同样需要艰苦奋斗。那种认为“艰苦奋斗是老一辈的事,当代青年不需要艰苦奋斗”的观点,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中是有害的。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社会观念的变化,只是赋予了艰苦奋斗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但艰苦奋斗的精神是永远不会过时的。艰苦奋斗始终是激励我们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就认识到“成由节俭,败由奢”,“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艰苦奋斗精神不仅是思想品德问题也是人生观价值观问题,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青年大学生尤其不能忘记艰苦奋斗精神。当前,有人把改革开放与艰苦奋斗相对立起来,认为艰苦奋斗过时了;与此同时,在一些人中间讲排场、比阔气、高消费等享乐主义生活方式盛行;加之挥霍国家财产等腐败现象蔓延,这都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对艰苦奋斗精神的正确认识。今天我们对大学生进行艰苦奋斗教育,目的是要培养他们树立崇高理想和远大抱负,树立艰苦创业、勤俭节约、自力更生、发奋图强的精神,使青年学生鄙视那些贪图享受、好逸恶劳、挥霍公产、奢侈浪费的人和事。艰苦奋斗的教育内容是丰富的,方法也是多样的:如进行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教育,组织青年学生到艰苦地区、落后地区进行社会调查,开展访贫问苦的活动,进行科技文化服务,参加抢险救灾,以及对失学儿童和贫困大学生献一份爱心等都是艰苦奋斗教育的有效方法。通过这些教育方法,可以使大学生看到我们取得的成功和存在的差距,了解群众的疾苦和困难,了解祖国和人民对他们的期望,从而自觉继承、弘扬艰苦奋斗精神。

因此大学生要把艰苦奋斗精神具体落实在:

      从我做起——主人翁责任感的具体体现

      从现在做起——讲求实效的务实态度

      从小事做起——办事认真的严谨作风

四年之计在头年。朋友,你准备好了吗?大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只有那些最早、最快实现转轨和深度融合的人,才能抢占制高点。

课堂小结:

课后思考题:

 

      1.设计自己大学四年的理想与实施方案(1000字以上)

      2.结合自身实际,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3.如何认识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的关系?

      4.有人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信仰的时代,如果有信仰的话,只信仰金钱和自己。果真如此吗,谈谈你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附件:第一章.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