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30 13:52:04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97.为什么要深化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深化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致力于扩大同各国利益的汇合点。”这一重要论述体现了中国外交政策的原则和宗旨,也是理解中国对外关系和外交布局的“金钥匙”。
广交朋友是中国外交的不变使命,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鲜明标志,是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和外交政策宗旨的重要体现。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中国领导人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周边友好国家积极响应,受到国际社会广泛欢迎,成为新中国外交70多年始终不渝的原则基础,也成为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中国始终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不以意识形态或社会制度划线,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走开放发展、合作发展、共赢发展之路,同各国人民一道把世界的“蛋糕”做大,实现共同发展繁荣。这是中国处理同别国关系的基本立场。
深化拓展全球伙伴关系,必须促进大国协调和良性互动,推动构建和平共处、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格局。大国关系直接影响世界格局稳定。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要为我国发展创造有利外部环境,首先必须处理好大国关系,推动大国和平共处,维护大国关系基本稳定,实现大国关系均衡发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对世界格局至关重要的是中美关系。中美能否合作,直接决定国际关系和国际秩序走向。中美关系中的最大问题,是美国对华战略错判,把中国作为主要战略竞争对手而不是合作伙伴,对中国发展无理打压遏制,严重损害两国关系和双方共同利益。美方的错误行径必然遭到中国政府和人民的有力回击。事实证明,中美对抗,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都要遭殃;中美合作,则全世界都会受益。要巩固和发展同俄罗斯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坚持打造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加强同各大国协调和合作,共同给动荡变革中的世界注入正能量、提供稳定性和确定性。
深化拓展全球伙伴关系,必须坚持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友好互信和利益融合。周边是我国安身立命之所,营造良好外部环境首先必须确保周边安全稳定。长期以来,我们经略周边成效显著,周边形势总体稳定,我国同周边国家互利合作态势良好,利益融合日益加深,命运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周边还有不少热点难点问题,外部势力加紧插手挑拨,唯恐天下不乱,维护周边安全稳定责任重大,容不得疏忽大意。我们要始终把周边外交放在首要地位,深化利益交融和民心相通,不断增进同周边国家友好合作,把周边命运共同体、亚太命运共同体做深做实。
深化拓展全球伙伴关系,必须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是我国外交政策重要基础。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历来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争取独立、维护主权、谋求发展的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发展中国家的朋友们“抬”进去的。我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都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最可靠的兄弟和朋友。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将一如既往巩固和加强外交政策基础,在国际事务中始终坚定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加强南南合作,维护共同利益,促进共同发展,携手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深化拓展全球伙伴关系,必须加强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交流合作,积极推进人大、政协、军队、地方、民间等各方面对外交往。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开放的政党,一贯主张各国的事情由各国人民自己决定、世界上的事情由大家商量着来办。迄今为止,中国共产党同世界上170多个国家的600多个政党和政治组织保持着不同形式的联系,多次举办各国不同主张的政党参加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高层对话会等,为促进世界政党和政治组织交流互鉴作出了积极贡献。新时代新征程,我们愿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加强对话、交流、合作,推进各领域各方面友好交往,为深化拓展全球伙伴关系作出更大贡献。
98.怎样理解共同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国际环境,共同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
针对当前国际经济关系中保护主义盛行、霸权霸道霸凌行径滋长、政策协调日益艰难、全球治理严重缺位的严峻形势,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郑重宣示,“共同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国际环境,共同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这一重要论述体现了我国坚持开放发展的一贯主张,给面临粮食危机、能源危机困扰和滞胀威胁的世界经济注入了一束催人奋进的暖光。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开放是人类社会发展大趋势。冷战结束以来,经济全球化极大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极大促进了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同时也给各国经济结构和利益格局带来复杂影响。近年来,个别国家以国家安全为名大肆干扰国际经济交流合作,掀起一股单边主义、民粹主义、保护主义逆流,对他国产业和实体肆意打压,搞“脱钩断链”、“小院高墙”,扰乱了正常国际经济秩序,对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造成严重威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全球化确实带来了新问题,但我们不能就此把经济全球化一棍子打死,而是要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消解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让它更好惠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想人为切断各国经济的资金流、技术流、产品流、产业流、人员流,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历史潮流的。”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更好惠及各国人民。”40多年来,中国依靠改革开放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发展奇迹,是开放发展的受益者,也是开放发展的维护者。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尽管近年来开放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对华遏制、新冠肺炎疫情等不利因素骤然上升,但中国开放发展的意志始终没有动摇,脚步始终没有停歇,自由贸易试验区范围不断扩大,自由贸易港开放度不断提高,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服务贸易交易会等规模不断扩大,进出口总额保持高速增长,2021年突破6万亿美元,为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带了好头。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双边、区域和多边合作,促进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反对保护主义,反对‘筑墙设垒’、‘脱钩断链’,反对单边制裁、极限施压”。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国际贸易增速长期低于世界经济增速,成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的拖累因素,其背后与各国政策内顾倾向加剧、保护主义抬头、单边主义盛行等有很大关系。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证明,什么时候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搞得好,什么时候世界经济增长就顺利。中国现在是经济全球化的强大推动力,正在推动双边、区域、多边领域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积极构建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区网络。2022年1月1日生效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形成了当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我们同时还在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等。最具讽刺意味的是,以前极力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个别发达国家,现在为维护自身霸权,肆意挥舞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大棒,滥用单边制裁、“长臂管辖”,让全球经济秩序蒙上阴影,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威胁和障碍。我们要共同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国际环境,共同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必须在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的同时,同各种逆全球化的政治操作进行坚决斗争。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愿加大对全球发展合作的资源投入,致力于缩小南北差距,坚定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长期以来,中国向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大量无偿援助、优惠贷款,给予了大量技术支持、人员支持、智力支持,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建成了大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项目。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国发起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全球紧急人道主义行动,向众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物资援助、医疗支持、疫苗援助和合作,是二十国集团中对发展中国家缓债免债规模最大的国家。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世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