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1-15 13:45:09 作者:刘艳红 来源:组宣处 浏览次数:
45.如何理解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这是新时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重要举措,是加快建设人才强国的战略部署。我们可从以下3个方面加深认识。
第一,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坚定不移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百年风云激荡,奋斗铸就辉煌,无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还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特别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始终重视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从干部军队政治文化教育、工农群众扫盲到完善现代教育制度,从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到健全全方位培养、引进、使用人才相互配套的政策体系,在自主培养人才、汇聚各方人才、团结引领人才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上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优良传统。从成立之初的“小小红船”到当今的“巍巍巨轮”,从50多名党员发展到9600多万名党员,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披荆斩棘、艰苦奋斗,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党领导的人才事业都发挥了极为重要的基础性全局性作用,这一优良传统在新时代新征程将继续发扬光大。
第二,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具有更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国之命脉,重在人才。当今世界,人才资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人才竞争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要素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党的二十大报告进而强调:“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这表明,如果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如果没有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难以顺利实现。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正是我国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的战略选择。
第三,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需要将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落到实处。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是一个大国,对人才数量、质量、结构的需求是全方位的,满足这样庞大的人才需求必须主要依靠自己培养,提高人才供给自主可控能力。”根据党的二十大报告确定的总体要求,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就是在国内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环境下,更加重视自主培养多层次多样化人才,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使人才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就是立足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加强人才国际交流,用好用活各类人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还要继续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求贤若渴,不拘一格,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引导广大人才爱党报国、敬业奉献、服务人民,特别是要健全让青年人才安身、安心、安业的保障制度机制,更好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活力和创造潜力。
46.如何理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时代教育事业的总体战略部署。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可从以下3个方面加深理解。
第一,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关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党的教育方针百年薪火相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始终聚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为人民办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党的二十大报告围绕这一根本问题作出的深刻阐释,充分显示了党的教育方针与时俱进,成为指引人民教育事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勇毅前行的光辉灯塔。
第二,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决定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四梁八柱”。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出发,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系列部署置于新时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全局谋划之中,强调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政策导向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以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为主线,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个环节,贯穿于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坚持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等各方面,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方面不断开拓前进。
第三,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全局。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坚定社会主义教育方向,事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业,全党全社会应在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上凝聚强大合力。当前,要建立健全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发挥学校教书育人主阵地的作用,把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落实到位。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家庭是人发育、成长、生存的首要基地,学校是传承文化、培养人才的主要平台,社会是人谋生发展、相互交往的基本环境,三者构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链环。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就是要求学校系统、家庭家长、社区社会、职场及网络等各方加强沟通、密切合作、协调行动,以良好的学校环境、家庭氛围、社会风气巩固立德树人成果,帮助所有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努力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