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25-10-31 12:18:00 作者:纪东日 来源:机电工程学院 浏览次数:
为积极响应教育部部署实施高校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双千”计划,促进学科专业间交叉融合和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丰富学生知识结构体系,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我院面向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打造专业教育新形态,首批开设4个微专业。快来选择属于你的“第二成长曲线”吧!欢迎同学们踊跃报名!
一、什么是“微专业”?
微专业是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以培养跨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型人才为目标,突破传统学科专业限制,围绕某个特定学术研究和应用领域、产业发展需求,开发和提炼开设的系列核心课程。通过构建新型跨学科专业组织模式,实施灵活而系统的培养,有效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和眼界,丰富知识储备、满足其个性化发展和多样化需求,提升其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使学生能够在特定领域具备一定的学术专业素养和行业从业能力的专业新形态。
二、“微专业”有哪些亮点?
微专业的课程需要体现一定的通识性,让跨专业的学生也能修读。微专业的“微”体现在其课程学习与实践的体量上,以“小而精”的课程体系,帮助你在主修专业之外,掌握一门新技能、开拓一个新视野。另外,“微专业”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同系之间、系与企业之间的联动有很多,这样才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创新能力!
三、如何修读?
白城职业技术学院在籍在校的2024级、2025级学生均可报名,预报名学生填写“微专业报名”。微专业学制不超过2年,总学分15分左右,上课时间为晚自习和双休日。本次报名成功后将于2025-2026学年秋季学期开课,具体上课时间由开办学院通知。学生完成微专业要求课程的修读,成绩合格者,可获得相应微专业证书!未能完成微专业修读的本校学生,已修读的微专业课程学分可替代通识教育选修课学分。
四、微专业都有哪些?
(一)无人机应用技术
无人机应用技术微专业是面向高职院校非无人机专业学生开设的跨学科实践型选修课程,聚焦“证书赋能+行业应用”双核驱动。本专业旨在通过短周期、模块化的教学体系,将无人机操控技能与主修专业深度融合,培养具备合法飞行资质(CAAC执照)和行业场景应用能力的复合型技术人才。通过对接低空经济产业需求,助力学生突破传统就业边界,在智慧农业、数字测绘、应急安全、新媒体传播等新兴领域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通过培养,掌握无人机系统组成、飞行原理及安全法规,具备视距内安全操控能力;熟练运用航拍、测绘、巡检等专业设备,完成典型行业任务规划与实施;通过CAAC民用无人机驾驶员执照(视距内等级)考试,满足企业持证上岗要求。
(二)青少年人工智能
青少年人工智能专业旨在为未来科技社会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它将人工智能知识与青少年的认知水平相结合,通过趣味性和启发性的课程,激发青少年对科技的兴趣,为他们未来在人工智能及相关领域的学习和研究奠定基础。
通过培养,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场景,培养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逻辑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能够适应快速发展的科技社会,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
(三)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
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专业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前沿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现代制造业发展需求,掌握工业机器人技术相关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能够从事工业机器人系统的集成、编程、调试、维护、销售及技术支持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该专业紧密结合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趋势,与工业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等领域深度融合,为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
通过培养,掌握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具备工业机器人操作、编程、调试、维护及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能力,能在工业机器人制造、应用企业及相关行业,从事工业机器人设备的安装、调试、编程、维护、销售及技术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四)机电一体化技术
立足“新工科+职业技能”融合培养理念,面向智能制造产业升级需求,构建“证书导向、模块嵌入、跨域赋能”的特色培养体系。聚焦电工、钳工、高低压电工等国家紧缺职业工种,通过技能强化训练与主专业协同培养,打造具备“主专业+机电技能”双核竞争力的复合型技术人才,填补传统专业与产业需求间的技能鸿沟。
通过培养,掌握电气控制、机械加工等核心技能,具备设备安装调试、故障诊断等实践能力,考取低压电工证和钳工证/高压电工证,拓宽学生就业领域至智能制造运维、新能源设备维护等岗位。
五、报名方式
填写《微专业报名表》,文件以“学生姓名+报名专业”命名,发送到邮箱bzjdgcxy@126.com。报名时间自公告发布起至2025年11月7日16:00止。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微专业报名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