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教育厅科研与研究生教育处(省学位办)2023年工作要点(征求意见稿)

发布时间:2023-02-14 14:03:28 作者:祝士喆 来源:科研处 浏览次数:

附件

吉林省教育厅科研与研究生教育处(省学位办)

2023年工作要点

(征求意见稿)

 

        2023年全省高校科研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条主线,认真贯彻省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和厅党组工作部署,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提升高校科技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能力为重点,以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机制为突破,汇聚战线智慧力量,创新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为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和“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提供有力科技和人才支撑。

        一、大力开展有组织的科研

        1.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优化重组高校科创平台,制定印发全省高校科研创新平台优化重组工作方案,分类启动高校科研平台验收评估,淘汰退出一批、重点提升一批、紧缺增补一批、特色打造一批高校科创平台,高校科创平台规模、质量、结构更加合理,建设整体效能进一步提升。加强基础研究,围绕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打造一批科研平台。聚焦若干战略领域,开展科技重大项目“揭榜挂帅”行动,组织高校培育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引领性的重大科研项目。聚焦关键领域产业链需求,梳理产业链“卡点”和“卡脖子”问题,凝练提出、培育实施一批攻关项目。遴选一批高校已有的科研成果,推动加快实现产业化。围绕行业和产业布局,建设若干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中心。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和行业龙头企业各类资源,形成产学研合作联合体,协同攻关、共育人才。完善校企协同攻关机制,推动校企合作共建校企联合技术创新实验室。引导高校加大农业科技成果供给、转化和推广力度,服务乡村振兴。开展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认定工作。

        任务清单:

        (1)制定印发全省高校科研创新平台优化重组工作方案,分类启动高校科研平台验收评估,优化重组全省高校科研创新平台。

        (2)围绕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遴选培育和布局建设若干基础学科创新研究中心。

        (3)修订印发《吉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建设吉林省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云服务平台,优化项目管理。

        (4)科学规划“年度科学研究项目指南”,引导高校教师围绕国家战略及吉林省“六新产业”发展和“四新设施”建设开展研究,在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中针对重大项目实施“揭榜挂帅”,征集一批重大项目攻关课题,支持高校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

        (5)组织专家深入企业开展调研,梳理产业链“卡点”和“卡脖子”问题,及时向高校发布。支持50个产业化培育项目,支持50个左右乡村振兴类项目。

        (6)在2023年结题的科研项目中,评选一批最具转化价值的科技类项目和最具决策咨询价值的社科类项目。

        (7)组织高校与行业产业部门和龙头企业合作,建设若干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中心。

        (8)制定政产教创新联合体、产教链融合共同体建设方案,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和行业龙头企业各类资源,重点建设汽车、食品、石化等10个政产教创新联合体,以及装备、医药、光电信息等10个产教链融合共同体,构建科技与教育相互促进的发展机制。

        (9)深入推进高校与中小企业合作,建设200个校企联合技术创新实验室。

        (10)组建一批跨校跨学科协同创新中心,完善协同攻关机制。

        2.提升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服务发展能力。发挥高校学科优势,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原创性、学理化、学科化研究阐释。围绕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支持高校专家开展研究,推出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建设,研制实验室管理办法,积累总结试点经验,引领推动社科科研范式变革。围绕吉林省建设发展需要,推进高校新型智库建设,加强统筹谋划,突出需求导向,开展综合评估,合理优化智库布局。强化国别区域研究,打造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术研究、智库服务、国际传播于一体的国别区域研究中心。推进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遴选工作。

        任务清单:

        (1)在年度科学研究项目中重点支持一批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研项目,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原创性、学理化、学科化研究阐释。

        (2)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建设,研究制定全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管理办法。

        (3)组织召开全省高校智库建设工作研讨会,以定向委托方式开展高质量研究。

        (4)支持国别区域研究,立项建设2个左右省级国别区域研究中心。

        3.强化高校科研能力建设。以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为重点,推动三省一区高校科研工作深度协同、高水平合作。探索建立高校与大院、大所、大企协同创新工作新机制,开辟科研工作新领域新赛道。持续强化科技/社科统计工作,做好统计培训,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强化统计结果运用。加强高校学术期刊建设与管理。发挥高校实验室安全专家委员会作用,强化实验室安全检查,增强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

        任务清单:

        (1)召开三省一区高校科研处长交流研讨会,推进三省一区高校科研工作交流合作。

        (2)组织高校科研处长深入三省一区大院、大所、大企开展专题调研,举办高校优秀青年科研人员和管理骨干能力提升培训班。

        (3)召开全省高校学术期刊建设与管理工作研讨会,推进高校学术期刊建设高质量发展。

        4.加强学术生态建设。严肃查处学术不端行为,开展科研诚信教育,加强科研项目全过程的科研诚信管理,强化科研诚信审核,健全集教育、预防、监督、惩治于一体的学术诚信体系,加强科研伦理规范和监管,建设良好学风。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建设求真务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水到渠成的创新文化。

        任务清单:

        (1)组织开展科学道德建设与科研诚信教育宣讲活动。

        (2)召开全省高校研究生导师师德师风教育警示大会。

        (3)宣传推介科研诚信榜样及典型案例,发挥典型人物及先进事迹正向示范作用。

        二、实施有质量的研究生培养

        5.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深化科教融汇,推动高校依托省部级重点实验室、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重大工程项目、高水平科研团队等,强化研究生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鼓励支持具有创新潜质的研究生开展科研实践活动。深化产教融合,推动研究生培养高校与各重点产业龙头企业、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等开展人才培养合作。推动建设以吉林大学为核心、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联盟,建设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中心,开展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建立吉林特色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持续推进研究生工作站建设,重点围绕高层次人才紧缺领域,打造产学研协同培养示范基地。深化博士研究生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博士研究生教育主动嵌入科技体系、人才体系,推动人才培养与工程实践、科技创新有机结合。

        任务清单:

        (1)围绕“充分发挥我省研究生教育优势,加快提高全省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开展专题调研,梳理我省研究生教育优势,分析短板和不足,提出提高研究生自主培养质量的办法举措。

        (2)探索设立研究生科研资助项目,支持硕博士研究生开展科学研究,培养科研创新能力。

        (3)以吉林大学为核心,以各工程硕博士培养单位为成员,建设卓越工程师培养联盟,构建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

        (4)立项建设省级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中心,深化工程人才培养研究。

        (5)开展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探索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6)支持高校与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合作,建设一批研究生工作站,重点建设一批博士研究生工作站。

        (7)以省级研究生工作站为基础,建设10个省级研究生产学研协同培养示范基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产教融合。

        6.加强研究生培养内涵建设。强化课程思政,开展研究生教育课程思政项目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打造精品示范课程,培育优秀教学成果。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打造优秀导师团队,建设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双导师”资源库。开发符合我省特色需求的研究生创新实践大赛赛道,办好研究生创新实践大赛。完善全省优秀博士硕士论文评选制度,引领博士硕士培养水平提升。加强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测,做好硕士学位论文、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工作。建设“长白山博士论坛”。

        任务清单:

        (1)实施研究生教育课程思政建设项目,评选一批省级研究生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优秀教师,立项建设5个省级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

        (2)深化研究生教学改革研究,设立研究生教学改革专项课题,支持一批教改项目。

        (3)加强研究生课程教学,立项建设一批省级研究生精品示范课程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

        (4)实施省级优秀研究生导师及团队建设计划,遴选一批优秀研究生导师及团队。

        (5)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队伍建设,建立省级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双导师”资源库。

        (6)组织开展2023年度研究生创新实践大赛,在研究生MPAcc案例分析大赛、智慧城市技术和创意设计大赛、虚拟现实大赛、金融案例分析大赛等赛项基础上谋划一批新赛道。

        (7)开展年度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选,评选100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500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8)开展硕士学位论文、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加强培养质量监测。

        (9)建设“长白山博士论坛”,鼓励博士研究生参与学术交流,拓展研究视野,提升科研能力。

        三、储备有活力的科研人才队伍

        7.建设高校科技(联合)创新团队。以服务“六新产业”“四新设施”为筹建方向,围绕汽车、高端装备制造、光电子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材料技术、先进绿色制造技术等领域,采取“总召集人+首席科学家+创新团队”模式,跨校、跨学科遴选组建一批高校科技(联合)创新团队,实施“军令状”“揭榜挂帅”等新机制,集中优势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

        任务清单:

        采取“总召集人+首席科学家+创新团队”模式,跨校、跨学科遴选组建一批高校科技(联合)创新团队,开展集成攻关。

        8.培养储备青年科创人才。健全中青年科创人才选育储备机制,紧密对接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和我省光电子、精密仪器、生命科学、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前沿领域,以及智能制造、核心光电子器件和高端芯片、战略性先进材料、新能源、中医药、人参、主粮作物育种、农产品绿色生产等重点产业科技攻关需求,建设“吉林省高校优秀青年科创人才储备库”。支持入库青年科创人员承接国家和省级重大科研专项,申报各类高层次人才称号,产出重大科研创新成果。

        任务清单:

        健全中青年科创人才选育储备机制,制定印发高校优秀青年科研创新人才储备库建设实施方案,建设“吉林省高校优秀青年科创人才储备库”,首批遴选储备300名中青年科创人才。

        四、开展有成效的博硕授权审核

        9.调整优化全省学位研究生教育布局结构。加强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建设,按照国务院学位办有关部署,开展2023年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工作。优化学位点布局结构,加强省级统筹,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吉林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做好年度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和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动态调整。重点支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学科增列博士学位授权点。

        任务清单:

        (1)开展博士硕士学位点建设情况调研,全面梳理全省博士硕士学位点建设情况,形成调研报告。

        (2)印发2023年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工作通知,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开展2023年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工作,力争新增1-2所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若干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

        五、落实有标准的教育评价改革

        10.深入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召开全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工作推进会。推进教育评价改革试点,坚持区域综合试点、学校试点和项目试点相结合,在教育评价制度和改革模式上开展探索和创新,为全省教育评价改革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强化舆论引导和培训,坚决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持续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深化科研评价体系改革,落实破除“唯SCI”、“唯论文”等文件,加快构建以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科研评价体系。成立教育评价改革专家委员会,充分发挥专家智库作用,为教育评价改革提供智力支持。

        任务清单:

        (1)召开全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工作推进会,总结改革经验,进一步明确改革要求,推进改革任务落实落地。

        (2)确定一批教育评价改革试点单位、试点项目,探索改革经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深入推进教育评价改革试点。

        (3)成立教育评价改革专家委员会,建立教育评价改革专家智库,推动改革工作。